航模靶機呼嘯而過,高炮分隊對空抗擊,防化兵監測洗消……盛夏時節,重慶某預備役團綜合訓練場,10余支分隊協同展開一場實戰化演練。該團團長李朝東介紹說,經過兩任班子不懈努力,團隊終于有了功能完備的綜合訓練場,搞演練再也不用四處“打游擊”了。
這個預備役團訓練場周圍以前曾住有一些村民,部隊開展實彈射擊訓練存在安全隱患。為此,部隊不得不減少輕武器實彈射擊訓練,高炮對空抗擊訓練只能等到野外駐訓時組織,制約了部隊戰斗力生成。從2007年起,時任團長沈興國便帶領班子成員解決這一問題,雖然花費了大量心血,但由于涉及村民搬遷安置、賠償等諸多難題,直至沈團長轉業,訓練場的問題一直沒能解決。
建設綜合訓練場的重任,壓在了新一屆團黨委班子的肩上。為使附近村民早日搬遷,班子成員連續3個月走村入戶,坐在壩子里反復做村民的工作,同時協調地方政府妥善解決搬遷戶的安置問題。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艱難協商,鄰近訓練場的7戶村民最終全部在搬遷協議上簽了字。為徹底消除安全隱患,團隊還在訓練場周圍建起一面長30米、高20米的擋彈墻。
今年初,該團黨委在戰斗力標準大討論中達成共識:官兵現在雖然有了安心訓練的場地,但訓練場設施落后、功能劃分不科學,已成為實戰化訓練的“攔路虎”。“必須按照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練的原則,構建實戰化訓練環境!”基于此,團黨委決定對訓練場實施改造。他們請軍內外專家設計方案,計劃打造一個能同時開展高炮、雷達、輕武器、防化、裝卸載等多個課目訓練的綜合訓練場。
但是,改造方案出臺后,經費缺口卻又成了難題。練兵打仗不能等,就是勒緊褲腰帶也要建!“一班人”下定決心后,多方籌措建設資金。為節約成本,官兵們利用休息時間挖泥土、運石頭,參與到訓練場改建工程中。經過1個多月的緊張施工,多功能綜合訓練場在七一前夕終于建成。
筆者在訓練場看到,兩支預備役高炮分隊分別操作兩種火炮與航模進行對抗訓練。指揮訓練的團參謀長王予延欣喜地說:“以往受場地限制,兩種火炮無法進行配置訓練。現在有了綜合訓練場,這一‘短板’得到彌補,部隊實戰化訓練邁出了新步伐。”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