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酷暑,正是部隊官兵野外駐訓、摔打錘煉的黃金時節。入伏以來,氣溫一路飆升。放眼三軍演兵場,官兵的訓練熱情,一點不亞于天氣的炎熱。一張張曬得黝黑的臉龐,一身身浸透汗水的征衣,讓人觸摸到共和國軍人燃燒的夢、滾燙的心。
軍人的字典里從來沒有“極端天氣”。酷暑只是軍人作戰訓練的自然環境之一,而戰場上的環境要比這殘酷得多。伊拉克戰爭打響之際,正逢海灣地區的夏季,天氣酷熱、風沙肆虐,對美軍士兵提出了嚴峻“烤”驗:暴露在太陽下的武器裝備熱得燙手,強烈的沙塵暴吹垮了軍營帳篷……如果不能適應嚴酷惡劣的氣候和復雜多變的環境,恐怕還沒和對手相遇,就先輸掉了戰爭。
打仗不能選擇天氣,練兵更是軍人天職。民族英雄岳飛戎馬一生,“躬履行陣而勝者六十有八,分遣諸將而勝者五十有八”,輝煌戰功的背后,是始終堅持“滂沱雨、大雪降、狂風怒之日,正是練兵之時;崎嶇路、河溪溝、荊棘處,正是練兵之地”。印度在大漠深處舉行的軍事演習中,官兵在49攝氏度的高溫和能見度不到500米的沙暴中突擊,坦克艙內的氣溫更是高達60攝氏度。
真金不怕火煉,礪兵何懼高溫!唯有經歷砥礪淬火,方能鍛造出堅盾利刃。《羅馬帝國史》記述,早期的羅馬軍團能夠全副武裝在非洲的烈日下連續行軍而士氣高昂,而后期的羅馬軍團即使在日耳曼涼爽的氣候下仍不停抱怨頭盔和盾牌太重,終致一度堅韌勇敢的羅馬軍團走向衰落。中國有句俗語:“練出一身汗,百病不用看。”西方也有諺語說:“天氣不是朋友,就是敵人。”只要堅持科學施訓,保障到位,酷暑就是軍人的朋友,而不是敵人。
高溫不僅考驗官兵的體能和意志,也考驗裝備的性能。信息化裝備與機械化裝備相比,對溫度的要求更為苛刻。只有按照“環境真、內容難、考核嚴、演練實”的要求,不斷提高實戰化訓練的強度和難度,才能真正摸清裝備的耐熱底數,做到“心中有數”。
季節會發生輪回,而練兵熱情不能降溫。真正的軍人,就要敢把酷暑當作鑄劍的高爐,在千錘百煉中把自己鍛造成一柄令敵人膽寒的利劍。(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