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嚴列隊
石造烈士
故土伴英烈
探訪邊關烈士陵園① 西沙琛航島
捎一抔家鄉(xiāng)的黃土伴英靈
■趙向虎 本報特約記者 邵龍飛
新聞追蹤
“八一”前夕,祖國最南端的琛航島革命烈士陵園內莊嚴肅穆,一場特殊的紀念儀式正在舉行。
在駐島官兵深情注視下,戰(zhàn)士王家平雙手捧著一抔黃土,緩步走向墓園,將它灑在石造烈士的墓碑旁。
這抔黃土,承載著烈士父母的遺愿,散發(fā)著烈士家鄉(xiāng)的氣息。
這抔黃土,寄托了守島官兵對烈士永遠的紀念,也蘊藏了一段感人故事——
王家平,琛航島一名普通報務兵,兼任陵園管理員。守島十幾年來,他經常利用業(yè)余時間走進陵園,打掃擦拭墓碑、清理地面雜草、描寫褪色碑文……年復一年,細心的王家平發(fā)現(xiàn),無論是清明還是重要節(jié)日,鮮有烈士親屬上島祭掃。原來,琛航島遠離祖國大陸,又屬于軍事禁區(qū),登島一趟頗為不易。
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個念頭在王家平心中萌生。他決定在服役期內探訪烈士的親人,代烈士去看一看家鄉(xiāng)、聽一聽鄉(xiāng)音,力所能及地幫烈士親人實現(xiàn)未遂的心愿。
2009年春節(jié)前夕,王家平的休假申請被批準后,就踏上了走訪烈士家鄉(xiāng)的征途。可讓他沒料到的是,這一路遠不如他想象的輕松。
尋訪第一站,石造烈士的家鄉(xiāng)——湖南漣源。幾十年過去,烈士生前部隊多次裁、轉、并、改,檔案資料已無從查起。于是,他又把眼睛轉向當?shù)孛裾块T,雖然在當?shù)亓沂棵浿胁榈搅讼嚓P記錄,但由于具體地址不詳,找人的事猶如大海撈針。
短暫的假期很快就過去了,尋找烈士的工作卻沒有理出太多頭緒。回到部隊后,王家平發(fā)動湖南籍戰(zhàn)友幫忙打聽,動員退伍戰(zhàn)友上網發(fā)帖求助。兩年后,終于找到了能為他提供幫助的熱心人。
2011年5月,在漣源市三甲鄉(xiāng)田井村新建組,王家平終于見到了石造烈士的雙親。昏暗的房屋內,年過8旬的兩位老人患病半躺在床上。得知王家平的來意后,烈士的老母親李素凡坐起來緊緊抓住他的手,話未說淚先流。
這些年,兩位老人什么苦都吃過,可他們說這些都不算苦,最覺得苦的是攢了一肚子話,卻沒法告訴犧牲的兒子。王家平的到來,給他們帶來了希望。坐在兩位老人面前,王家平摁開錄音筆,靜靜傾聽那發(fā)酵了30多年的思念……臨走前,王家平咚、咚、咚連磕了3個響頭。他說:“這是代表烈士未能給父母盡孝的一點補償,這也代表駐島官兵對兩位老人的一份敬意。”
回到島上,王家平第一時間來到石造烈士的墓前,擺上從烈士家鄉(xiāng)拍攝來的照片,打開錄音筆讓烈士聽一聽父母的呼喚。在這之后,王家平又先后到了好幾位烈士的家鄉(xiāng),為烈士帶回了家人和家鄉(xiāng)的信息。
無論烈士走得多遠,親人的思念卻從來不曾走遠。王家平深有感觸地談到,許多烈士的父母年逾古稀,有的人雖然神志都不太清楚了,卻能清晰地記得烈士離家時胸戴大紅花,村里人敲鑼打鼓送行時的場景。他說:“每一次探訪,都是一次靈魂的洗禮,都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王家平了解到,湖南漣源之行后不到一年時間,石造烈士父母先后去世。李素凡老人在彌留之際,曾透露了一個遺愿:兒子在很遠的地方躺了幾十年,肯定十分寂寞想家,能否捎一抔家鄉(xiāng)的黃土給他做伴。
為了實現(xiàn)烈士母親的遺愿,王家平不久前專門托人到了烈士家鄉(xiāng),取來一包黃土捎上海島。為此,琛航島官兵專門舉行這次儀式進行紀念。
一抔黃土祭英烈,大海揚波慰忠魂。琛航島守備營教導員陳明陽告訴記者,他們將協(xié)助王家平把這件事繼續(xù)做好,讓陵園內18位烈士都能枕著故土長眠。
相關鏈接
西沙海戰(zhàn)烈士陵園
三沙市琛航島上的西沙海戰(zhàn)烈士陵園全稱“永樂群島自衛(wèi)反擊作戰(zhàn)烈士陵園”,是我國最南端的烈士陵園。
這是為紀念1974年1月19日在西沙永樂群島自衛(wèi)反擊作戰(zhàn)中犧牲的海軍南海艦隊馮松柏、周錫通、曾端陽、王成芳、姜廣有、王再雄、林漢超、文金云、黃有春、李開友、郭順福、郭玉東、楊松林、羅華勝、周友芳、曾明貴、石造、何德金18位英烈修建的。
陵園坐北向南,正面的漢白玉紀念碑上書寫“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個紅色大字,碑后是銘文和英烈的集體墓穴,主墓碑左右分立18個方塊墓碑,上刻烈士生平和簡要事跡。
英烈故事
一等功臣、烈士馮松柏——
戰(zhàn)場“定盤星”
1974年1月19日清晨,274艇在廣金、琛航島巡邏時,4艘敵艦前堵后跟,蓄意挑釁。
突然,敵16號艦開足馬力,沖進我編隊將389艦左舷撞壞。戰(zhàn)士們見敵人如此猖狂,肺都要氣炸了,紛紛問:“為什么不打?”面對大家的急躁情緒,艇政委馮松柏及時深入戰(zhàn)位做大家的思想工作,一方面揭露敵人的險惡用心,另一方面引導大家深刻理解不打第一槍,不主動惹事又絕不示弱的對敵斗爭政策,發(fā)揮了戰(zhàn)場“定盤星”的作用。
突然,敵艦將所有火炮一齊轉向我艦,他和艇長見勢果斷下令:“瞄準敵艦,準備戰(zhàn)斗!”炮盤飛快旋轉,炮口對準敵人,馮松柏站在指揮臺上高喊口號,激勵全艇官兵的戰(zhàn)斗熱情。
此時,南越軍艦集中火力向我艦開炮,正在指揮戰(zhàn)斗的馮松柏被一發(fā)炮彈擊中頭部,壯烈犧牲。
一等功臣、烈士郭玉東——
海上“黃繼光”
1974年1月17日,389艦給養(yǎng)員郭玉東隨艦赴西沙執(zhí)行任務。
1月19日上午,南越軍艦首先向我艦開炮,西沙海戰(zhàn)就此打響。戰(zhàn)斗中,敵艦一發(fā)127毫米穿甲彈從水線下穿透了后住艙左舷鋼板,射透后彈藥庫的兩層壁板并打進主機艙,幾個艙室全部著火,郭玉東腹部和腰部負重傷。
此時,海水順著彈藥庫上的彈洞涌入艦艇,情況萬分緊急。如果海水灌進主機艙,漫過鼓風機,艦艇的主機就會停車!郭玉東不顧彈藥艙隨時可能被大火引爆的危險,脫下軍裝奮勇堵漏。漏洞雖然被郭玉東死死堵住,但他卻因傷勢過重倒在戰(zhàn)位上,為祖國獻出年輕的生命。
戰(zhàn)斗結束時戰(zhàn)友們看到,這位像黃繼光一樣的勇敢戰(zhàn)士倒下的位置離艙口梯只有3米,而他的身體卻緊貼灼燒過的彈藥庫,仍然保持堵漏的姿勢。
今天,我們去追尋什么
■張科進
共和國的邊防史,是鮮血凝成的——
如果不是經歷過那場戰(zhàn)斗的人介紹,誰也不會關注南部邊境這處不起眼的小山坡。當年,為了這塊“巴掌”大的無名高地,13名年輕的中國軍人義無反顧,為國捐軀。這樣的無名高地,曾經遍布那條邊境線。
在西藏邊防一座懸崖峭壁上,赫然雕刻著“將軍崖”3個大字,這是30年前西藏軍區(qū)第5任司令員張貴榮倒下的地方。這位在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笑傲沙場的老兵,卻因“極度疲勞”犧牲在勘察邊防的路上。
在新中國走過的65年風雨歷程中,像他們這樣犧牲在邊海防的英烈無以計數(shù)。他們?yōu)榱藝依婧腿嗣裥腋G案昂罄^、舍生忘死,有的犧牲在邊境自衛(wèi)反擊的戰(zhàn)場上,也有的犧牲在執(zhí)勤巡邏的道路上,還有的犧牲在搶險救災的水火中……
不管犧牲的是將軍,還是普通一兵,每一位邊關英烈的故事都是一部英雄史詩,每一個邊關英烈的墳塋下都埋藏著一個不屈、不朽的靈魂,他們?yōu)橹腥A民族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遺產,永遠閃耀著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光芒。
然而,嚴酷的現(xiàn)實我們必須正視:隨著部隊編制體制的調整,加之人員的流動,邊關不少烈士的資料已然流失。誰能知道,那一串串冰冷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還“掩埋”了幾多忠魂?
西藏亞東烈士陵園里,42名英烈僅有10人留名。陵園中,幾行已經有些漫漶的簡介,深淺不一地刻在半人高的墓碑上,這就是一名邊關英烈的全部。然而,更多的墓碑上早已空無一字。更令人憂思的是,這在邊關的一些烈士陵園中并非個例。
如果我們停下追思的腳步,今天的“有名烈士”就可能成為將來的“無名烈士”!為了永遠不能忘卻的紀念,我們決定立即起程,準備用兩三年時間去探訪邊關的每一座烈士陵園。
這不是一次普通的邊關紀行,而應是一次靈魂的朝圣之旅。今天,我們去探訪邊關烈士陵園,是為了永遠銘記犧牲在共和國邊防線上的英烈,更是為了解開蘊含在他們身上的核心價值觀密碼,從而為實現(xiàn)中國夢和強軍目標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從即日起,本版將聯(lián)合中國軍網、解放軍報微博“@軍報記者”推出大型專題“探訪邊關烈士陵園”,并將每一名邊關英烈的信息通過文字、圖片和視頻等形式整理出來,在中國軍網上建一座數(shù)字化的“邊關英烈紀念館”,供大家永遠去祭奠、追思,使之成為一項福澤后世的“鑄魂工程”。
親愛的讀者,請您在方便的時候點開我們的網站,給那些為國家、民族和人民而犧牲的英烈,鞠個躬、敬杯酒、上炷香。(邵龍飛)
本欄照片:趙向虎
版式設計:鄧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