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海軍基地
美國海軍全球物資供應保障體系是美軍全球后勤保障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美軍海外物資供應保障的主導力量。海軍全球物資供應保障體系具體由美國海軍供應系統司令部負責建設、領導和管理,該司令部職能任務與中國海軍軍需物資油料系統基本類似。歷經幾十年建設、經營和發展,美國海軍全球物資供應保障體系日臻完善,運行機制日漸成熟。
物資采購儲存供應一體的軍事供應鏈完整順暢
美軍通專物資劃分于供應保障過程的前期,即在預算與采購環節上通專物資界限清晰,但在儲存與供應保障環節上,通專物資融合一體。這種“統管、分采、統供”的橄欖型管理體制,較好地適應了軍事力量全球部署的供應保障需求。
一是軍事供應鏈完整,運行順暢。為防止物資采購與供應過程中因部門權力利益交叉而造成“斷鏈”或路徑迂回,美軍在物資供應鏈設計上注重閉合性和融合性。海軍物資采購、倉儲、供應機構均隸屬于海軍供應系統司令部,整個供應保障過程都在海軍供應系統司令部管控范圍中,與國防部職責劃分清晰,與其它機構沒有職能或利益交叉。
二是全球物流配送軍民結合,內外一體。充分利用商業物流系統為分布在全球各地的軍隊用戶提供直達式配送,是美軍物資供應保障的突出特點。海外基地的消耗性物資補充,除一部分在當地采購補充外,大部分通過商業物流體系運送。艦艇編隊海上補給,以及海外基地彈藥與武器裝備的補充,則由基于軍事海運系統的軍事物流體系保障。
海軍供應系統在海外物資保障體系中發揮主導作用
美軍聯勤保障與軍種建制保障組合形式靈活,按照保障任務重點進行職能劃分。聯勤機構(國防后勤局)負責領導全軍通用物資保障,但海軍是海外行動主要力量,在海外保障上,海軍供應系統發揮著主導作用。美軍海外供應保障突出表現為“兩個50%”,即美軍位于海外的“國防配送倉庫”50%用于保障海軍,海軍“艦隊后勤中心”50%部署海外。
一是海軍成為美軍海外保障的主要用戶。美國國防部在海外設有8個國防配送中心,其中有4個配置在位于海外的海軍基地,分別是位于意大利的錫格尼拉海軍基地、位于日本的橫須賀海軍基地、位于巴林麥納麥海軍基地和珍珠港海軍基地。美軍海外采購與供應的物資,絕大部分用于保障駐海外的海軍部隊。
二是海外保障是海軍保障主要任務。美國海軍供應系統司令部共有8個“艦隊后勤中心”,其中有4個配置在海外,分別是錫格尼拉艦隊后勤中心、橫須賀艦隊后勤中心、巴林艦隊后勤中心和珍珠港艦隊后勤中心。海軍采購與供應的物資,絕大部分用于保障海外部隊。
三是駐外海軍基地承擔各軍種部隊保障任務。駐外海軍基地既駐有國防后勤局所屬的聯勤保障力量(國防配送倉庫),又駐有海軍供應系統司令部所屬的軍種保障力量(艦隊后勤中心),但在面向部隊用戶提供保障時,聯勤保障力量要受海軍保障力量統一指揮。駐外海軍基地除承擔本軍種部隊物資供應保障外,還擔負著基地輻射區域其它軍種部隊物資供應保障任務。如橫須賀海軍基地同時承擔著駐日、駐韓美國陸軍和空軍部隊物資供應保障任務。
完善的信息保障體系為全球物資采供提供有力支撐
美國海軍主要依托基于互聯網的物資保障管理系統對海軍全球物資保障需求、采購、供應和配送進行管理。為確保物資保障整個鏈條的全程可控和實時可知,海軍供應系統設有專門的信息保障體系。
一是信息保障體系完整。海軍供應系統司令部從上到下設立了完整的信息保障體系,有專門負責信息保障的領導(主管信息化保障的副司令),有專門負責信息保障的機關(設有總信息官辦公室、供應鏈信息化辦公室、信息系統整合辦公室、電子商務管理辦公室和信息政策辦公室),還有專門負責信息保障的實體(業務系統中心)。
二是信息保障人員編制龐大。海軍供應系統司令部信息保障體系中設有5個專門辦公室、1個中心和10個下屬分支機構(配置在本土和海外主要基地),共有信息保障人員2800余人,信息保障力量約占海軍供應系統總人數12%。
三是信息保障任務全面。美國海軍供應系統司令部所屬的信息保障部門既負責物資保障信息化政策的制定,又負責政策執行的監督監管;既負責信息系統的設計和開發,又負責后期的維護與服務;既負責全球后勤保障資源信息的收集,又負責海軍供應保障數據資源的集中管控。
專業保障系統中相關職能部門設置綜合配套
美軍的軍種專業保障系統注重垂直領導管理,海軍供應系統司令部既是物資采購與供應的指揮管理部門,也是具體采購實施和組織保障機構,同時還負責采購與供應保障管理人員的培訓與任命,整個系統呈現出高度的綜合性和獨立性。
一是職能部門設置綜合配套。美海軍物資供應、工程設施、衛生、運輸等各專業保障相對獨立,自成體系。海軍供應系統司令部設有政策部門、采購部門、供應部門、倉儲管理部門、合同管理部門、信息化管理部門、財務審計部門、監察部門,甚至還設有預備役動員部門,分布在國內外的艦隊后勤中心、庫存物資控制站、倉庫等保障機構,均直接隸屬于海軍供應系統司令部,海軍物資采購與供應保障過程中遇到的所有相關問題,都可在本系統內解決,基本上不需跨系統、跨機構之間的協調,大大提高了供應保障系統運行效率。
二是文職人員是專業保障系統的主體。海軍供應系統司令部機關和直屬單位編制均很龐大,該司令部現有24000人,但軍人僅有700余人,其余全部為文職人員,文職人員比例高達97%,供應系統司令部領導層中一多半為文職。通過大量招募和雇傭文職人員,既減少了軍人編制壓力,節省了國防預算,又促進了民間專業技術人員向軍隊的職業轉移。
海外物資采供保障分類實施,管理嚴格規范
美軍油料與給養物資雖多數屬于通用物資,但受來源渠道、聯邦法律等限制,不同物資的采購與供應管理機制也大相徑庭。
一是油料占海外物資采購主體。據不完全約計,美軍每年在海外采購的物資中,油料占60%以上(其余為水、電、消耗性辦公生活用品等)。海外油料采購主要由國防后勤局能源保障中心下轄的歐洲、中東和太平洋三個國防能源區負責,海外部隊所需的大宗燃料(散裝油料)主要從當地采購,一般不需要從本土運送。海外油料保障方式主要有能源承包商保障和盟軍保障兩種方式。其中,前者是主要方式。在海灣戰爭中,美軍所用的大量油料都是根據“東道國支援協定”由沙特石油商提供。由于美軍與北約其它國家軍隊油料具有互用性,依托北約盟軍油料保障系統為海外部隊提供油料保障也是一種重要的保障形式。
二是海外給養物資采購管理嚴格。出于飲食安全、防止外來生物入侵、國防經費開支政策等因素考慮,美國聯邦法律規定,海外部隊給養物資中的主要食品(如糧秣、肉類、奶類等)只能從美國公司(包括設在海外的美國公司)采購。蔬菜、水果等易腐性食物可在當地采購,但要嚴格控制采購數量,通常僅僅滿足需要即可,并且采購批準權限較高。美國《聯邦采辦條例之國防部補充條例》和《海軍給養條例》也規定了非特殊應急情況,海外部隊不得自行從當地采購給養物資。為管理和控制海外給養物資采購,國防后勤局定期發布《國防部給養物資海外供應商目錄》,這些海外供應商均要符合美國公共衛生標準和國際給養物資生產標準。
雙邊/多邊協約與政策為海外物資保障奠定扎實基礎
先達成雙邊/多邊協議、協定、條約,再制定配套政策,并在實踐中充分運用這些協議與政策,是美軍海外物資保障重要經驗,這些協議與政策大大降低了美軍海外籌措與供應保障難度。
一是通過軍事條約為海外物資供應提供可靠保證。美軍海外駐軍多駐扎在與美國有軍事同盟關系的國家,如北約國家、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菲律賓等。根據《北大西洋公約》、《美日安保條約》、《美韓共同防御條約》、《美澳共同防御條約》、《美菲共同防御條約》,相關國家無論是在平時,還是在戰時,都有為美軍駐扎部隊提供支援保障的義務。
二是通過廣泛的后勤支援協議為物資供應開拓補充來源。對于與美國軍事無同盟關系的國家,美軍主要通過達成的后勤支援協議獲取東道國的后勤支持,如《美印共享與相互服務協定》規定“兩國將可以在互惠的基礎上為對方軍隊提供各種后勤保障,以無現金交易模式為對方戰艦和戰機提供加油等支援勤務,到年底統一結算”。美國目前已經與全球大約65個國家簽署了類似的后勤支援協議。
三是運用世貿組織《政府采購協議》和《自由貿易協定》規則提高海外采購效益。美國等西方國家主導的《自由貿易協定》和《政府采購協議》,為海外美軍采購提供了重要依托。在該框架下,美軍可享受與東道國國內用戶同等的待遇,既擴大了物資來源,又節約了成本。目前,美國已經與澳大利亞、奧地利等21個國家達成國防物資采購備忘錄或協議。(稿件來源:《當代海軍》雜志)
版權聲明:《當代海軍》雜志社授權人民網軍事頻道獨家稿件,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