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10月26日報道,日本對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威脅的對策,將基于3個平臺:越來越大的直升機航母、排水量達3300噸的“蒼龍”級潛艇和新的“宙斯盾”驅逐艦。為進一步提升該戰略,日本計劃部署20架國產P-1海上巡邏機,以取代部分P-3C巡邏機,并部署升級版的SH-60K反潛直升機。
分析人士說,這些計劃將造就一支能力更強的艦隊,其作用將不僅僅是為美國海軍的“矛”充當“盾牌”。
美國AMI國際咨詢公司的顧問鮑勃·紐金特說,該公司的資料顯示,不論是從預算,還是從對日本海上安全的重要性來看,“出云”級直升機驅逐艦和“蒼龍”級潛艇都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的重點項目。
報道稱,去年8月6日,計劃中的兩艘“出云”級直升機驅逐艦中的第一艘正式下水,這是日本在二戰后擁有的最大的軍艦,可攜帶14架直升機。
此外,兩艘新型“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分別于2009年和2011年進入日本海上自衛隊服役,每艘都能搭載11架直升機。
紐金特說,“出云”級的標準排水量接近2萬噸,而“日向”級的標準排水量為13950噸,但“出云”級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航母,因為它們不能起降和搭載固定翼飛機,這意味著它們仍是直升機“驅逐艦”。但它們仍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發展強大的海上飛行平臺和能力的關鍵步驟。
今年6月,“蒼龍”級潛艇成為新聞頭條。當時,澳大利亞和日本同意聯合開發一系列潛艇技術,并提出了澳大利亞采購這種先進潛艇的可能性。上個月,日本海上自衛隊宣布,將利用新的電池技術,進一步提升該潛艇的能力。
日本海上自衛隊目前擁有5艘“蒼龍”級潛艇和11艘相對較老的“親潮”級潛艇。日本計劃把潛艇艦隊的規模擴大到22艘。
紐金特說:“‘蒼龍’級是全世界目前建造并使用的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常規動力潛艇之一。根據最新報道,日本正在尋求改進該級潛艇使用的‘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這也將讓‘蒼龍’級在未來常規潛艇的技術和設計上,都成為全球領先者。”
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第3個重大計劃,是裝備“宙斯盾”系統的驅逐艦,該計劃正在成為日本和美國防務采購合作的核心內容。
報道稱,目前,日本已經承諾采購兩艘新的裝備“宙斯盾”系統的“愛宕”級驅逐艦,目標是在2020財政年度結束前,把日本的“宙斯盾”驅逐艦艦隊規模擴大到8艘。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戰爭研究系的海軍專家阿萊西奧·帕塔拉諾說,這些新能力綜合到一起的意義,遠遠超越了平臺和能力,很多重要的變化涉及系統的融合和聯合功能的加強。
帕塔拉諾說,在這3個計劃里,對日本的威懾能力貢獻最大的,可能是“蒼龍”級潛艇。
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的日本安全政策專家科里·華萊士說:“從嚴格的國家安全角度來看,應該說,‘蒼龍’級是最重要的……我認為,沒有潛艇,就談不上反潛作戰能力。”
航母力量和驅逐艦能力的增強,帶來了另外兩個問題:日本是否正在為打造首支航母戰斗群作準備,以及日本海上自衛隊為什么需要兩艘新的導彈驅逐艦?
“出云”級和“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越來越重要,因為它們的指揮和控制平臺是艦隊的組織靈魂。
它們也可以參與救災活動,這能夠增加外界對海上自衛隊的關注,但這正是問題的一方面。
日本海上自衛隊之所以特別重視建造潛艇,正是因為它們比大型水面戰艦更不容易引起關注,成本也更低。而除了要考慮導致中國加快擴軍,使本地區爆發全面軍備競賽的風險之外,發展航母艦隊還意味著,日本的防務開支將不得不突破占國內生產總值1%的這條心理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