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正努力攻關“鋼鐵俠”戰甲(圖)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7日報道,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正開發一種先進植入芯片技術,該技術可以使人類大腦直接與計算機聯通。很多專家猜測,如果該計劃成功,機械戰士將成為現實。除了芯片植入技術,外骨骼技術也是美軍加緊研制的一個人機融合的重要方向,未來如果這兩種技術進行高效融合,那機械戰士就有可能實現。中國指揮控制學會秘書長秦繼榮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雖然面臨一定的技術難點,但未來這兩種技術都有可能實現。
打通人腦與電腦間的隧道
CNN報道稱,DARPA今年1月宣布其打算在植入芯片項目上投入6200萬美元,這是其神經工程系統設計項目的一部分。據稱,該植入物很小,體積不超過一立方厘米,或者相當于兩個五分錢鎳幣的尺寸。設想中的目標是“打通人類大腦和現代電子學之間的隧道”。DARPA的項目負責人菲利浦·阿爾維爾達說。DARPA希望這種植入物使人類直接與計算機對接,這將使那些視力和聽力有缺陷的人士受益。這種植入的裝置目的在于將大腦中的神經元轉換為電信號,并在人類大腦和數字世界之間提供前所未有的數據傳輸帶寬。
DARPA新聞發言人說該項目并不打算用于軍事應用。不過一些專家認為這種植入物具有大量的潛在應用領域,包括軍事應用,例如可穿戴機器人技術,該技術旨在提高和恢復人類的工作效率。
有專家認為,美國軍方研究的這種技術就是所謂的“腦機接口”技術,也就是通過采集大腦皮層神經系統活動產生的腦電信號,經過放大、濾波等方法,將其轉化為可以被計算機識別的信號,從中辨別人的真實意圖。其核心技術主要包括大腦神經生物信號采集技術及處理技術、人機高效協同技術等。實現之后,人腦想執行某個操作,不需要通過肢體動作,通過“腦機接口”技術,即可讓外部設備讀懂大腦神經信號,并將思維活動轉換為指令信號,來實現人腦思維的操控。也就是說,這種技術使電影《阿凡達》中的意念控制“阿凡達”戰士軀體成為可能。
與“鋼鐵俠戰甲”珠聯璧合
除了研究“阿凡達”,美軍還在努力攻關“鋼鐵俠”戰甲。據CNN報道,美軍方目前正在發展一種電池作為動力的外骨骼,也就是輕型戰術突擊作戰服(TALOS),以便提供免受敵方火力攻擊的超級防護能力,以及提高使用者通信和視覺能力的傳感器技術。該作戰服由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監督研發。理論上,植入芯片技術將允許士兵更為高效地操縱作戰服,在戰斗中更高效地控制有裝甲防護的外骨骼。
按照之前CNN的報道,美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于將“鋼鐵俠”派往前線。報道稱,與好萊塢大片中的鋼鐵俠不同,該裝備不能讓操縱者飛起來,但穿上TALOS套裝,攻擊力更強同時擁有更好的保護力。TALOS項目計劃在2018年秋天交付第一代套裝。
機械戰士已經日益逼近
DARPA表示,植入技術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在該裝置能夠使用之前,需要在神經系統科學、合成生物學、低功率電子技術、光子學以及醫學裝置制造領域實現突破。但也有人潑冷水。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認知科學家斯蒂文·品克告訴CNN,“我們對大腦代碼到底代表什么樣的復雜信息幾乎一無所知。”并稱這種技術或許會引起嚴重的神經學問題。而對于用其控制外骨骼,品克則質疑道:“在我看來,這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錢。”
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秘書長秦繼榮9日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從宏觀的發展方向來看,外骨骼技術與在人的大腦中植入神經元芯片是人機融合的兩種重要思路,外骨骼主要助體力,而在人的大腦中植入芯片是助腦力,兩者不是一個研究層面的命題。秦繼榮認為,這兩種思路的研發難度是不同的,外骨骼的發展應該會更快一些,它面臨的主要技術難點是如何采用更加輕量化的材料以及耐久性電源、動力裝置。而向人腦植入芯片的技術則取決于人類對于腦科學、神經科學、生物科學、醫學等綜合學科的研究水平,而且由于可能存在較大排異性以及未知副作用,即便是美軍,短期內也不能進行大量人體試驗。
秦繼榮認為,這兩項在好萊塢電影中出現過的“黑科技”未來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而且最有應用前景的領域很可能就是軍事領域。他介紹稱,目前,國防科大就有一個研究團隊在進行“腦機接口”方面的研究,并且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而俄羅斯專家則在開發用意念控制無人機的技術。(李 娜 劉 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