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在開放自信中加快戰略轉型
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22日在深圳特區國防論壇上介紹,空軍以提升實戰化訓練水平為牽引,飛越島鏈、管控東海、戰巡南海、礪劍高原,同時加快成體系發展高新武器裝備,推進空軍戰略轉型由量變積累向質變跨越。
介紹飛越島鏈情況時,申進科說,2015年3月30日,空軍轟-6K飛機首次飛經巴士海峽赴西太平洋遠海訓練。此后,空軍航空兵5次飛出第一島鏈演兵西太平洋,出動了轟炸機、殲擊機、預警機、加油機等多型戰機,其中3次飛越巴士海峽、2次飛越宮古海峽。這是空軍通過訓練提升能力,維護國家主權、保衛國家安全、保障和平發展的需要。依照相關國際法和國際實踐,空軍將常態化組織航空兵飛出第一島鏈遠海訓練。
關于管控東海情況,他表示,2013年11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東海防空識別區公布劃設當天,空軍就進行了首次空中警巡。近3年來,空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東海防空識別區航空器識別規則公告》,一直保持常態化空中警巡。空軍將繼續毫不松懈地實施東海防空識別區空中警巡,堅決捍衛中國的正當合法權益。
談到南海戰斗巡航情況時,申進科說,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和權益不容侵犯,空軍航空兵赴南海戰斗巡航已經實現常態化。今年7月中旬,空軍出動轟-6K飛機赴黃巖島等島礁附近空域進行了戰斗巡航,殲擊機、偵察機、空中加油機等一同遂行任務,達成了戰斗巡航目的。根據有效履行空軍使命任務的需要,空軍航空兵赴南海戰斗巡航,將繼續常態化進行。
申進科還介紹,著眼維護國家安全、保障和平發展,空軍按照“空天一體、攻防兼備”戰略要求,實現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構建適應信息化作戰需要的空天防御力量體系,全面提高戰略預警、空中打擊、防空反導、信息對抗、空降作戰、戰略投送和綜合保障能力。
他說,防空反導是空軍戰略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創世界上首次使用地空導彈擊落敵機先例的“英雄營”,裝備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地空導彈后,已經形成作戰能力。目前,空軍地面防空兵在創新驅動發展中形成了遠中近程、高中低空相結合的作戰體系,信息化條件下防空反導能力全面提升,構筑起捍衛國家空天安全的藍天盾牌。
申進科還表示,空軍戰略轉型進程中,武器裝備經歷了量變的積累期,已經或正在發生質變。近幾年,先進戰斗機、大型運輸機、空中預警機、加油機、先進地空導彈等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相繼列裝,遠程遠海作戰能力和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顯著增強。
“飛得更高更遠的戰略空軍,越來越開放自信!”申進科說,本月在吉林長春舉行的“追夢空天”航空開放活動,多次展翅東海、南海和西太平洋的空軍轟-6K飛機,以及空警-500、紅旗-9地空導彈等12型裝備首次向民眾展示。在過去3屆中國航展上,廣大民眾接觸到平時很少公開亮相的空軍主戰裝備。即將舉行的第11屆中國航展,空軍將全面展現戰略轉型新成就。(張玉清、黃書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