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軍某旅戰術演練中,“敵機”強勢突襲,是該冒險“亮劍”殊死一搏,還是避其鋒芒保存兵力?對此,官兵眾說紛紜——
一道開放性考題掀起“頭腦風暴”
戰斗發射演練。王杰 攝
北國大地,春意盎然,火箭軍某旅一場戰術演練正在緊張進行。
指揮所內,發射一營營長于璽興目光緊緊盯著指揮平臺,心情忐忑。此次演練,發射一營的各發射架是“主角”。“戰”前,該旅領導曾透露:演練會出一道難度不小的考題。究竟這道神秘的難題考啥?于璽興不敢懈怠,特意囑咐參演官兵:“打起精神來靈活應對,堅決完成任務。”
突然,指揮平臺響起一聲警報,實時信息傳來:發射一架號手全體“陣亡”,導彈發射失敗!
“首戰就打了個敗仗?!”抄起通信設備,于璽興急于找發射一架指揮長張偉問個究竟。
原來,就在發射一架官兵依令抵達指定地域展開導彈發射操作時,“敵機”突然強勢來襲。眼見發射零點將至,為搶奪發射時間,張偉索性心一橫,率領官兵與“敵機”來一場“時間賽跑”。最終,僅以數秒之差,發射一架劍未出鞘即遭“敵機”精確打擊,慘敗沙場。
對于慘敗的結果,張偉卻有些不服氣。演練結束后他找到導調組,一邊復盤一邊闡明自己的看法:按照“敵機”距發射陣地的距離、飛行速度、武器性能等條件計算,“敵機”要阻攔導彈發射輕而易舉。在這樣不對等的對抗條件下,導彈發射根本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聽罷,導調組反問:“面對‘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沒有其他應對辦法呢?依照戰場整體態勢分析,為保存兵力、以利再戰,是不是應該主動‘舍車而去’?”
“中軍帳”拋出的問題,引發了官兵熱議:一位連長復盤講評時坦言,雖然導調組設定的博弈場景有點刁難人,但理性思考權衡后,“舍車而去”不失為當時戰場條件下的明智選擇;一名士官指揮長則認為,“車在人在、車亡人亡”是戰斗精神的體現,狹路相逢殊死一搏也無可厚非。
“什么樣的選擇是對的,不可一概而論。”討論越來越激烈,旅長解維鵬也參與進來亮出觀點:“分析戰例得失,不能局限于一個發射架的輸贏,應基于戰場全局這個‘棋盤’來思考。面對強勢突襲,在判斷出自己發射無望,并且知道上級還有其他發射力量的情況下,我認為保存有生力量投入后續戰斗更有意義。”
開放性考題的解答探討不是為尋求標準答案,恰恰是為了引導大家在謀打贏上樹立大局觀念和整體思維,善于在困境中另辟蹊徑。懂得這番苦心,官兵在接下來的演練中更加積極開動腦筋。該旅黨委順勢在全旅組織“謀兵論劍”討論活動,將一個個戰術課目、戰場特情置于整體作戰背景、作戰流程中考量,引導官兵研究攻關,大膽構想多種應對招法,掀起一場謀戰思戰的“頭腦風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