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戰醫療隊有個“活地圖”
——記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九醫院文職人員林和昌
初秋,閩南某山區腹地黑漆漆一片,只有星星在無盡的夜空中交替閃爍。叢林深處,聯勤保障部隊第909醫院野戰醫療隊正在進行夜間遠程機動訓練,宛若長龍的車隊沿著曲折的山道快速行進。
“前方道路毀損嚴重,短時間無法修復,請快速處置應對……”接到上級指令,野戰醫療隊需要立即調整機動路線,并在預定時間內抵達指定任務區域。坐在指揮車中的參謀、文職人員林和昌緊盯地圖,判定標注出當前所在位置,縝密計算后遴選出通過路線。
隨后,林和昌向隊長提出兩條可行性方案:“首選路線,車隊倒行百米后,調整機動方向,穿過蜿蜒山路,駛入鄉村公路繼續前進;備選路線為一條國道,需比首選路線多繞行數十公里。”隊長拿出北斗導航系統,快速驗證并進行綜合分析研判。最終,按照林和昌建議的首選路線,車隊倒車轉彎,駛出山林,沿著鄉村公路疾馳而去。
“戰斗在哪里打響,保障模塊就延伸到哪里。作為野戰醫療隊一員,練就隨時能救治、隨時能機動的快速應急反應能力,才能更好適應現代化作戰保障需要。”起初,林和昌只是喜愛收集、記錄地方旅游地圖,對于自己到過的城市熱門景點、主要交通路線能如數家珍。走上參謀崗位后,他很快迷上了研究軍事地形圖。圖上的每個符號、每個線條、每個標識,在他頭腦中都可以迅速具象為高山、河流、公路、村鎮等。同時,他還注重關注各地路況變化,道路加寬改造、線路調整等最新動態,他都會第一時間認真記錄。
“何必費這個勁?現在軍民用衛星導航都非常方便,只需要通過簡單搜索,就能立即規劃出最優路線。”面對同事的疑問,林和昌說,戰場環境瞬息萬變,如果在復雜陌生地域,衛星信號受到屏蔽、網絡受到限制,又該如何應對?科技賦能固然可以大幅提升指揮保障效能,但更重要的是練就過硬軍事能力素質,只有為保障打贏多備幾手、多練幾招,才能確保有備無患、處變不驚,牢牢把握未來戰場主動權。
從識地圖、記地圖到標地圖、繪地圖,林和昌一次次給自己抬高標準。他常問自己:如果行軍路上遇到障礙,能不能用最短的時間拿出多個備選路線?能不能根據圖上距離,精準測算出距目標區域的實際距離,從而確定車輛機動速度和徒步行軍速度?經過實踐錘煉,他的本領越練越精。
每次野外訓練,林和昌都會仔細觀察周圍地理環境,對重要村莊車站、鐵路橋梁等做到了“一口清”。如今,他手拿地圖,腦中就會浮現出立體的交通線路圖、地形地貌圖等,是大家心目中的“活地圖”。
識圖、記圖、標圖、繪圖,都是為了戰時用圖,林和昌一直把粟裕將軍當作學習的榜樣。粟裕一輩子最大的愛好就是觀地形、看地圖,戰爭年代,他每到一處第一件事不是吃飯和休息,而是先把地圖掛起來,有時在地圖前一站就是幾個小時。粟裕的戎馬一生,使林和昌對使命意識和擔當精神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思考。
“有一根弦我們緊繃著,有一種使命我們肩扛著,有一片風浪我們緊盯著,有一聲號令我們等待著……”激昂的旋律讓人熱血沸騰,林和昌告訴記者,這是他最喜歡的一首歌,因為它唱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時刻緊繃服務打贏這根弦,緊盯科技之變、戰爭之變、對手之變,把本領技能練到極致,確保隨時拉得出、上得去、保得好。(尤昕南 劉永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