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21日電(記者徐博 吳杰)1954年,總長4360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川藏、青藏兩條公路通車。
60年后,記者從成都驅車前往拉薩,親身體驗川藏線守衛者的偉大與艱辛。
(一)
“如果不是那次事故,我對川藏公路的建設和養護還沒有那么深的感情。”武警交通一總隊二支隊二中隊士官鄭丕卿說。
7年前,他的妻子來隊探親時因雨天路滑出了交通事故——顱內出血、頸椎多處骨折,而事故周邊醫院條件有限,只能送往成都醫治。
鄭丕卿說:“稱這條路是‘生命線’絲毫不過分,我就是親歷者。”
從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前身為基建工程兵的武警交通官兵奉命揮師挺進川藏、青藏公路腹地,完成了沱沱河大橋、二郎山隧道為代表的兩路大規模整治改建工程的重點建設任務。
1996年,武警交通川藏公路機械化養護支隊正式成立,擔負川藏公路西藏境內782.5公里最為險要路段的守衛重任。18年來,一批批官兵戰勝了高原缺氧、地質復雜、災害頻發等困難,使過去年通車不足半年的川藏公路實現全年通車。
18年來,這個支隊先后有12名官兵英勇獻身,把年輕的身軀化作鐫刻在雪域高原上的豐碑,永遠守望在這條川藏線上。
“隨著二郎山隧道的開通,現在從竹卡到成都只需18個小時;今年10月高爾寺山等隧道開通后,到成都只需12個小時了。”鄭丕卿說。
(二)
堅守川藏線15年的四級警士長李國良曾講起這樣一個故事:一年中秋節,他和戰友完成了一天的勞作,坐翻斗車返回營區。夜已深,頂著凜冽的寒風,每人手里攥著兩個冰冷的月餅,不禁都想起了遠方的親人,車上一片靜默。
突然,一聲軍歌響起,大家加入合唱,激昂的戰歌擊散了思鄉的愁緒,歌聲中他們度過了這個難忘的中秋。
如今,李國良和戰友們在東達山海拔5008米的路段上常年執行搶險保通任務。在這樣的海拔下,平常人走幾步都會氣喘吁吁、嘴唇發紫,而他們的任務就是在這條路上用十字鎬除冰。
“因為海拔較高,這里只有8月、9月沒有冰。”李國良說,“這里的冰經常能凍到15厘米厚,一人一天僅能敲開2米的路。”
記者發現,經歷了在高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埋頭苦干,年輕的護路兵身上都有著相同的烙印:雖然沉默、內斂、不善言辭,卻勤勞、頑強,勇于挑起肩上的重任。
(三)
川藏線上的武警交通官兵不但承擔搶險保通的任務,對于當地的建設也奉獻自己的一分光和熱。
“我自己輟學,很想上學,所以資助這里上不起學的孩子們。”武警交通一總隊二支隊八中隊代理排長李旺留說。
這位來自甘肅定西的青年生長在一個單親家庭,患腰間盤脫出的母親和患小兒麻痹癥的哥哥都無法工作,弟弟在讀大學。
“我資助貧困小學生每人每年1000元,自己每月留200到300元,剩下的全都匯到家里。”李旺留目前資助了4名小學生。
西藏波密縣古鄉愛民小學校長白瑪扎西說,李旺留先前資助的一個學生已經順利完成學業,在林芝當醫生。
“武警官兵每年都要結對子幫扶貧困學生,學校的籃球架、餐桌等也都是他們購置和維修的。”白瑪扎西說,“軍民魚水情就體現在這些細節中,這是軍民一家、民族團結最好的體現。”
據了解,武警交通一總隊二支隊18年來出資捐建了“武警愛民小學”,對沿線9所小學進行了修繕,資助了1000多名貧困學生。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