泅渡≠游泳
仲夏雨季,成都軍區某山步旅傍水布陣,組織開展渡江訓練考核。官兵們“弄潮沖浪”,向著對岸發起沖鋒。
頗有意思的是,率先上岸的“第一梯隊”竟被督訓組出示“紅牌”:考核舞弊,被判出局。
要說舞弊,“被罰下”的官兵覺得很冤。他們既沒有少帶物資、精減裝備,更沒有抄近道、搶時間,唯一的做法就是將武器、干糧等統一打包,方便泅渡。
原來,官兵們考前曾仔細研究過評分細則,不少人發現,考核對攜行重量、渡江路線“卡的”很嚴,對泅渡方式卻沒有做出規定。
熟悉水性的人都知道:背帶武器相比手持武器,既能節省體力,又可加快速度,何樂而不為?
他們當即上訴:對照考核規定,成績應當有效。
面對質疑,考核人員沒有急于答疑解惑,而是同樣拋出問號:武器都捆綁在一起,渡江途中遇襲,如何反擊?
泅渡不是游泳,無論渡江時間多快、訓練成績多好,只要不符合實戰標準,就得一票否決。對此,該旅態度堅決:訓練場上多些“實戰思維”,戰場上才能少些“意外情況”。
以此為鏡,該旅在“實”字上狠下工夫,不但叫停了“裸身”上陣、輕裝下水等問題,還通過構設火力封鎖、設置水障等方式,營造實戰氛圍,增加泅渡難度。
日落雨歇,江畔再起波瀾。“敵”情密布的江中,千人競渡、奮勇爭先的場景不見蹤影,官兵匿水蟄伏、隱蔽接“敵”……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