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漢繪
編者按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智能眼鏡、智能頭箍、智能手表、智能鞋、智能襯衫等造型時尚酷炫、功能強大的穿戴式智能設備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由于其能夠提供專屬的、個性化的服務,深受包括部隊官兵的青年人喜愛。然而,這些電子“穿戴設備”進入軍營后,給官兵提供便利服務的同時,也給部隊安全管理帶來諸多新情況新問題,應該引起各級帶兵人的高度重視。
可穿可戴
新潮設備悄然入營
自從前不久買了一個某型智能眼鏡后,陸軍第40集團軍某旅中士小方成了連隊的“新聞人物”。一戴上造型拉風、外觀酷炫的智能眼鏡,他就遭到戰友的“圍觀”,好奇的、欣賞的、咨詢的接連不斷。對于小方的眼鏡,連隊主官犯了難:說違規吧,各項規定里還真沒有與之相關的要求;說不違規吧,可這個高科技產品,怎么看都不簡單。最后,指導員只是叮囑小方“注意使用時機、不要引起關注”,此事就算畫上了句號。
無獨有偶。最近戰士小胡的女朋友心疼他訓練辛苦,送他一個能記錄運動中脈搏、血壓等數據的智能手環,小胡可根據數據調整訓練狀態和強度。女友在電話中對他說:“我不能在身邊關心你,就用小小的手環來代替吧!”小胡每次訓練都戴在身上,弄得連隊干部直撓頭:強行沒收吧,怕傷了戰士的心;聽之任之吧,這小小手環卻有藍牙、GPS定位等功能,泄密咋辦?
同樣的煩惱,也困擾著指導員姜紅宇。前不久,連隊戰士小朱過生日,家人給他寄來一款集時間顯示、無線網絡、拍照攝像、文字輸入存儲等一體的智能手表,雖然小朱一再保證不戴在手上,只放在兜里當作普通手表使用,但姜紅宇還是不敢冒險,反復做小朱的思想工作,硬是盯著他把智能手表寄回家才放心。
能拍能存
管理難題相伴而至
智能眼鏡、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服裝,這些曾經只在科幻電影中看到的“穿戴設備”,如今進入官兵日常生活,然而在帶來新鮮、便利的同時,這些設備會不會有隱患?該旅既沒有聽之任之,也沒有一禁了之,而是將相關專家、業務部門和基層代表請到一起研究問題。
“‘穿戴設備’可沒那么簡單。”通信科科長先從專業角度進行剖析,“它們大都需要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設備支撐,存在失泄密隱患。”
“‘穿戴設備’戴在身上違反軍容風紀,即便放在兜里,但其大多具備WIFI、藍牙、GPS定位等功能,功能一旦開啟,就像一個‘隱形炸彈’。”軍務科科長補充道,“在敵特面前,這些設備就是最好的竊密通道。比如,通過入侵智能眼鏡的攝像頭,敵特可以監控我們部隊的活動。”
“有些‘穿戴設備’看似很好,但對于從事特殊職業的軍人來說,長期使用,就如同無形中招來一個‘特洛伊木馬’。”保衛科科長一針見血地指出,“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手環,因其詳細印刻著你的健康指數、行為習慣、生活偏好和工作痕跡,只要連上網絡,這些私密數據就會變成公開的秘密。”
加強管理
安全保密慎之又慎
“新潮”背后的隱患不容小覷,防患于未然才是關鍵。針對官兵購買、使用“穿戴設備”出于獵奇心理,對其功能和隱患不甚了解的問題,該旅專門邀請駐地公安相關部門為官兵講解設備的構造原理、惡意軟件攻擊等方面知識,并現場進行技術演示。
同時,該旅專門制定下發《穿戴式智能設備管理使用規定》,明確在營區內、訓練場等地方不得使用“穿戴設備”;在會議室、保密室、訓練場等重點要害部位設置臨時儲存箱,安裝屏蔽儀、檢測門、電子狗等設施,嚴禁私自帶入智能設備;對官兵的“穿戴設備”進行登記備案、統一管理……
此外,他們還對擬購買“穿戴設備”的官兵進行教育引導,使其打消念頭;對于官兵家屬和親朋,則著重講明部隊相關管理規定和失泄密危害,讓其杜絕給官兵寄送設備的想法。
該旅政委趙立介紹說,加強可穿戴設備的管理,得到了官兵及家屬、親朋們的充分理解和認同。不少官兵表示,道理聽得明白,危害看得清楚,購買使用自然謹慎。
知識普及
“穿戴設備”泛指體積小、重量輕,由用戶穿戴和控制并持續運行和人機交互的計算機設備,目的在于提升人的智力、延伸人的感官等。如今,其主要用于民用智能終端領域,并已開始引領電子消費的新熱點,衍生出智能眼鏡、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背心、智能襪子和智能靴子等產品。當然,“穿戴設備”也有其發展局限,比如,造價高昂、容易泄露隱私、電力續航時間短等。但從長遠看,伴隨著信息技術和新材料、新能源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穿戴設備”很有可能會像手機一樣成為人們的標配。
(原稿刊于8月12日《前進報》)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