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碧柡侥
作戰起因
非洲大陸北部的利比亞毗鄰地中海,它的北方就是地中海南部最大的海灣——錫德拉灣。1981年8月,美國海軍第六艦隊“尼米茲”號、“福萊斯特”號2個航母戰斗群,闖進被利比亞宣布為領海的錫德拉灣海域,舉行一年一度的例行海上軍事演習。18日,利比亞空軍派出米格-23、米格-25飛機到美海上軍事演習區的上空進行偵察和監視。美航母艦載機則頻頻升空巡邏、警戒,并攔阻和驅趕利比亞飛機。19日,美“尼米茲”號航母起飛的2架F-14A艦載機在距離利比亞海岸60海里的空域,遭到2架利比亞蘇-22戰斗轟炸機的空對空導彈攻擊。美F-14A艦載機成功擺脫來襲導彈之后,反過來使用空對空導彈將2架利比亞蘇-22戰斗轟炸機擊落。這次沖突之后,美國和利比亞的關系變得更加惡化。
美國認為,1985年12月27日在意大利羅馬機場和奧地利維也納發生的恐怖事件與利比亞有關,并對此做出強烈反應,從1986年1月3日開始,陸續將“美國”號、“珊瑚!碧、“薩拉托加”號3個航母戰斗群調往地中海,以打擊國際恐怖主義為由,向利比亞施壓。利比亞方面針鋒相對,不僅重申錫德拉灣為利比亞領海,還宣布錫德拉灣北緯32度30分線為“死亡線”,對越過該線的美國艦只和飛機將予以打擊。美國相應制訂了襲擊利比亞的“草原烈火”作戰計劃,打算從3月23日至4月1日,以演習為名越過利比亞劃定的“死亡線”進入錫德拉灣,誘使利軍先開火,然后借口自衛,轉而對其進行懲罰性襲擊。
3月23日11時30分起,美航母戰斗群在距利比亞海岸180海里的海域以挑釁的姿態開展“和平自由航行與飛越”?章摵宪娛卵萘。E-2C預警機升空對參演兵力實施協調,進行空中預警;EA-6B電子戰艦載機在空中監視利比亞雷達工作狀況,收集其技術參數,準備進行電子干擾;F-14艦載戰斗機和F/B-18艦載攻擊機率先越過“死亡線”,在錫德拉灣上空做試探性的飛行。1艘“宙斯盾”導彈巡洋艦“提康德羅加”號在1艘驅逐艦和1艘護衛艦的伴隨下也蓄意越過“死亡線”,開進錫德拉灣東部海域。24日清晨,位于錫德拉灣東南岸錫德爾鎮的利比亞岸防導彈陣地對美艦實施導彈攻擊,發射2枚“薩姆”反艦導彈。美EA-6“徘徊者”艦載電子干擾飛機施放電子干擾,使導彈在偏離目標1.5公里的海面入海。隨后,利比亞空軍2架米格-25飛機逼近美艦,又遭美艦載機攔截而返回。傍晚,利比亞岸防導彈陣地再次對美艦、美機發射了多枚“薩姆”反艦和防空導彈,因受到電子干擾,無一命中目標。當晚,美航母憑借夜視器材的優勢在夜晚發起主動攻擊。21時26分,“美國”號航母的2架A-6艦載攻擊機向高速接近美艦的利比亞導彈巡邏艇發射“魚叉”空對艦導彈,并投擲“石眼”集束炸彈,將其擊沉。22時06分,“美國”號航母的2架A-6艦載攻擊機在EA-6B電子戰艦載機的支援下,使用“哈姆”高速反輻射導彈攻擊了利比亞岸防導彈陣地上的雷達站,炸毀其雷達天線。23時15分,“珊瑚!碧柡侥傅2架A-6艦載攻擊機對2艘利比亞導彈艇進行攻擊,將其重創。25日凌晨,美艦載機對利比亞的岸防導彈陣地和導彈艇等目標進行了反復攻擊。25日上午9時,美航母特混艦隊才接到后撤命令,此次作戰活動時間持續了35個小時,艦載機平均每小時起飛43架次。
3月底,“薩拉托加”號航母離開地中海駛回美國,“珊瑚!碧枴ⅰ懊绹碧柡侥2個戰斗群轉移至地中海西部海域游弋,繼續保持對利比亞的威懾。
4月2日,美國1架波音727客機被炸;3天后,西柏林一家有許多美國人聚集的舞廳被炸。美國認為這兩起爆炸事件均為利比亞所策劃。6日下午,里根總統在白宮主持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緊急會議,決定對利比亞采取軍事行動。8日晚,里根再次召集會議,提出對利比亞軍事行動的原則:一是襲擊與公布活動有關的目標;二是最大限度地減少美軍傷亡;三是盡量避免毀傷目標周圍平民的房屋和人員。參謀長聯席會議的高級軍事顧問根據這些原則選定了襲擊目標,并制訂了由?哲姳β摵蠈嵤┛罩写驌舻淖鲬鹩媱。于是,一場針對利比亞的更大規模的軍事打擊——“黃金峽谷”作戰拉開序幕。
作戰行動
4月14日,以“珊瑚!碧枴ⅰ懊绹碧柡侥笧楹诵牡奶鼗炀庩犖挥诘刂泻V胁烤嗬葋喓0500公里的海域,進入最高級別的戰斗準備部署。 “企業”號航母戰斗群從印度洋火速駛向阿拉伯海,做好隨時向地中海方向靠攏增援的準備。
14日深夜,E-2C預警機提前起飛進行戰場電子偵察,截獲利比亞軍事通信設備、防空陣地上警戒雷達發出的電磁信號,查清工作頻率等特性和參數。
15日凌晨,執行空襲任務的艦載機從航母甲板陸續起飛,按預先制訂的程序完成集結、編組。1時20分,艦載機群與從5000公里外英國基地出發的美國空軍戰斗轟炸機群在指定空域會合,組成聯合空襲編隊。
1時48分,EA-6B艦載電子干擾飛機與EF-111電子干擾飛機在距目標100~120公里的6000~8000米高空,利用功率強大的電子干擾系統,率先對的黎波里、班加西兩地的通信設施和雷達進行遠程電子干擾。A-7艦載攻擊機、F/A-18艦載戰斗機、EA-6B艦載電子干擾飛機分成兩個攻擊方向進入干擾帶,以60米高度在敵雷達盲區超低空飛行,向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周圍的雷達站發射“百舌鳥”和“哈姆”反輻射導彈50枚,直接摧毀5座雷達站,其余被迫關機、停止發波,從而切斷了利比亞國土防空系統的預警信息源,導致整個國土防空系統徹底陷入癱瘓。
1時54分,A-6艦載攻擊機在班加西方向,分為2組行動:8架攻擊貝尼納空軍基地,7架攻擊“民眾國”兵營。FB-111戰斗轟炸機在的黎波里方向,分為3組行動:8架攻擊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的住所和阿齊亞耶兵營;5架攻擊的黎波里國際機場軍用區;3架攻擊西迪比拉爾港兵營“突擊隊訓練中心”。2時11分,歷時17分鐘的主要突擊結束。除1架FB-111戰斗轟炸機被地面炮火擊落之外,其余空襲飛機全部安全返航。
此次短促的空襲投擲了約150噸炸彈,按預先計劃命中、摧毀了各主要突擊目標,造成目標區內建筑設施嚴重破壞和人員傷亡,14架米格-23戰機和伊爾-76運輸機地面上被炸毀。
簡要點評
1.開創了艦載航空兵與岸基航空兵遠程聯合作戰的范例。歷史上艦載航空兵與岸基航空兵遠程聯合作戰的先例較為少見,空襲利比亞為此類型的作戰增添了一個成功戰例。戰斗航路起點相距遙遠的艦載飛機和岸基飛機按照周密的協同計劃表,在時間、空間、目標、任務上協調一致地聯合行動,產生了整體上“1+1>2”的作戰效能。
2.航母的前沿威懾作用與實戰攻擊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從20世紀80年代初起,美國航母編隊一直實現前沿部署,在錫德拉灣海域來回進出、顯示炫耀,借此保持著對利比亞的高壓軍事威懾,并尋機采取強度、規模升級的軍事打擊。航母作為國家政治和軍事的有力工具,可以根據國家的政治和軍事需要,按照不同方式、不同強度、不同規模加以靈活運用。
3.軍事技術進步為航母和艦載機適應信息化條件下海戰注入了新的活力。隨著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制導技術、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其軍事應用的持續深化,航母和艦載機參加的聯合作戰比以往有更大、更高的技術含量,由多軍種、多機種組成的空中攻擊兵力在整個作戰過程中達成了密切的協同配合,預警機、電子戰飛機、激光制導炸彈等大量性能先進的高技術兵器在實戰中得到運用,使得整個作戰過程的每一個細小環節以及最終的攻擊效果都達到了極為精密準確的程度,航母的作戰能力又躍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4.制電磁權與制空權、制海權相融合,共同決定戰場主動權。在美軍空襲利比亞過程中,制電磁權、制空權、制海權三者融為一體,完全由美軍掌握,形成了對抗雙方主動權的不對稱,確保了美軍行動的自由、安全,剝奪了利軍行動的自由、安全。美軍利用高技術的絕對優勢,采取多種手段和方法奪取戰場制電磁權,為奪取和進一步鞏固制空權、制海權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現代條件尤其信息化條件下的航母作戰,“制電磁權”的爭奪日益具有戰略意義。(作者 張文旦 稿件來源:《當代海軍》雜志)
版權聲明:《當代海軍》雜志社授權人民網軍事頻道獨家稿件,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