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就保證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制定了詳細的舉措,強調司法公正對法治建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決定》關于“司法公正”的表述,將引領我國司法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以司法公正筑牢社會公正之根、國家法治之基。
司法公正對建設“法治生命線”的意義,具體而言可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公民之間的糾紛都能得到公正及時地解決,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使“良善之法”得以落實;二是形成對行政機關行使行政職權的有力監督,切實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不被行政權力所侵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在此基礎上,就如何保障和實現司法公正,提出了更為清晰、具體的舉措,總體的思路是既要保證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又要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和司法人員的追責。
我們還要看到,司法實踐中妨礙審判權和檢察權獨立行使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可歸結為兩個方面:一是來自地方黨政部門的干預和影響,即司法地方化問題;二是司法系統內部的行政化問題!皺啻笥诜ā背蔀闈撘巹t,嚴重動搖了憲法和法律權威以及司法公信力。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針對這些問題已規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例如,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探索建立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改革審判委員會制度,完善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明確各級法院職能定位,規范上下級法院審級監督關系等。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更進一步,在解決司法地方化問題上,提出優化司法職權配置,推動實行審判權和執行權相分離的體制改革試點,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尤其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四中全會第一次明確規定建立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這既回應了普通群眾對司法公正的強烈訴求,也表明了黨和國家最大限度確保司法權獨立公正行使的決心,進一步凸顯強化了“法治高于人治”的觀念。
司法公正最終要靠制度來保障。當前如何繼續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保證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即:加強責任機制、推進程序公開和強化外部監督。
加強責任機制,為審判權和檢察權行使主體設定合理的責任。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這既有利于促進司法人員提高辦案質量,增強民眾對司法工作人員的信任和對司法的信心,提升司法權威,同時也利于進一步促進法院、檢察院排除各種干擾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保證司法權力的運行處于良性穩定的狀態。推進程序公開,保障人民群眾的程序參與權。四中全會提出“在司法調解、司法聽證、涉訴信訪等司法活動中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睆娀獠勘O督,為權力行使活動架上高壓線。四中全會明確規定了兩項監督制度:一是加強法律監督,即由檢察機關行使監督權,對刑事訴訟、民事訴訟、行政訴訟進行法律監督。二是完善人民監督員制度,絕不允許法外開恩,絕不允許辦“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讓司法腐敗無處藏身。
法治建設是一項龐雜的系統工程,公正是永遠蘊于其中的主線。從三中全會到四中全會,在司法公正方面又有了很多理論和制度創新,這必將有助于建立一個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進一步促進公正司法。
。ㄗ髡呦抵袊ù髮W民事訴訟法研究所所長)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