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英國青年竟因新媒體對“伊斯蘭國”有好感
恐怖組織的“輿論攻勢”已引起西方國家的警惕。英國《泰晤士報》不久前對英國境內超過2000名成年人進行民意調查,結果發現每7人中就有1人對伊斯蘭國“有好感”,且以25歲以下居多。對此,倫敦國王學院宗教文化學教授馬拉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有這么多的英國年輕人善惡不分,原因主要有三點:不了解國際時政,對既定事情的叛逆,以及對傳統主流媒體的不信任。馬拉特說:“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只接觸社交網站等新媒體,認為新媒體傳播的才是主流,才是真相,而‘伊斯蘭國’緊緊抓住了這一點!”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宗教研究項目主任克里夫·費爾德也表示:“這導致英國現在每周至少有5人離境去參加所謂的‘圣戰’,并且至少已有500人在伊敘兩國為恐怖組織賣命。”
杜塞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據我所知,現如今在伊拉克和敘利亞打著‘伊斯蘭國’旗號的武裝人員有3.15萬人,其中1.5萬人來自外國,除了2000人來自西方國家外,中亞國家占了相當的數量,這包括3000至4000人來自塔吉克斯坦,約250人來自哈薩克斯坦,約100人來自吉爾吉斯斯坦,約500人來自烏茲別克斯坦以及約360人來自土庫曼斯坦。初步研究發現,這些人多數是受極端恐怖組織傳媒影響后前去的。”
“中美應攜手打響虛擬空間反恐戰爭”
科威特暴恐問題研究專家阿里·哈馬迪日前參加了美方主導的反‘伊斯蘭國’戰爭研討會,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國已意識到“伊斯蘭國”等極端暴恐組織發動“新輿論戰”帶來的巨大威脅,所以開始向阿拉伯國家和其他盟友施壓,要求大家攜手打響網絡空間的反恐攻防戰。今年9月,前駐阿富汗美軍司令約翰·艾倫受命領導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行動聯盟,他認為,所有美國的盟國都有責任阻止極端暴恐思想在互聯網上擴散。
哈馬迪說,作為牽頭協調反“伊斯蘭國”軍事行動的美國上將,約翰·艾倫稱,這場網絡宣傳戰的重要性與對恐怖組織的軍事打擊和金融制裁同樣重要。參加研討會的一名美國助理國務卿也表示,不但要組成反恐軍事聯盟,還要組建“信息戰聯盟”,虛擬世界的戰場跟現實戰場一樣重要,如果在互聯網戰場上失敗了,那么現實軍事行動也不可能成功。阿聯酋外長也在會上坦言:“如果在民意上失分,那么我們就不可能打贏反恐怖戰爭,不可能擊敗‘伊斯蘭國’。”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資深研究員杜塞向《環球時報》記者建議:“美國總統奧巴馬不是要在APEC會議期間與中國領導人談反恐合作嗎?中方完全可以向美國提出,進行互聯網等虛擬空間的反恐合作。那樣的話,既是對全球反恐怖戰爭的貢獻,也會大大減少外界對中國打擊暴恐行動的指手畫腳。這應該是一次好機會。”
國際社會對中美在反恐領域加強合作持樂觀態度。路透社11月3日報道稱,中美兩國領導人本月的會晤可能在加強反恐合作問題上達成共識。美國國務院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拉塞爾表示:“美國堅持2002年政府作出的‘東伊運’為恐怖組織的認定。”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外國政策項目主任馬丁·因克斯認為:“這對兩國關系來說是積極的。我們應該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中國愿意也將在反恐問題上與美國合作。”(邱永崢)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