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參數、加電測試……廣空導彈某團陣地上,工程師黃志雄帶領技術人員處理某型雷達接收機故障,經過緊張的忙碌,故障成功排除,雷達再次睜開“眼睛”。然而,黃志雄的一句話讓官兵至今記憶猶新:“戰場上,難道敵人會等著我們排故?排故快一秒,勝算才能多一分。”
隨后,黃志雄一頭扎進實驗室,經過半年多的反復研究,琢磨出一套快速搶修方法,使處理該類故障的時間縮短了近三分之二。
憑著這份責任擔當,入伍10多年來,黃志雄從一名地方大學生成長為空軍部隊技術骨干,被軍區空軍評為“十佳科技干部”“優秀大學生干部”,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
黃志雄的精武之路并非一路通途。第一次參加演習保障,黃志雄所在的藍方因某主戰裝備出現故障無法及時排除,最終貽誤戰機,導致防線被突破,吃了敗仗。
“想打勝仗,就得把裝備琢磨透!”老營長一針見血的總結深深地烙在黃志雄心中。此后,他鉚足勁頭,將心思全部用在裝備維修保障上。他捧著裝備說明書,反復拆卸相關設備,摸清其工作原理;主動拜技術骨干為師,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就打電話向工廠和院校專家請教。不到兩年時間,黃志雄就將制導雷達的工作原理、各系統功能、操作使用要點和故障排除方法等熟記于心。
2010年,黃志雄參加空軍技術骨干比武競賽。在某型雷達加改裝設備故障會診中,正當大家將故障定位在某一關鍵部位時,黃志雄卻發現開關實際功能與設計要求相反。于是,他判定是加改裝電路圖出錯,并快速查找到設計疏忽的準確位置,令現場專家評委紛紛刮目相看。憑借著扎實功底,黃志雄一路領先,比武成績名列前茅。
比武場上游刃有余,陣地保障主動作為。一次,一臺雷達出現故障,探測發射機無法正常工作,技術人員奮戰半夜無果,又恰逢黃志雄休假,只好打電話向廠家求援。
“廠家到達至少要24小時,空防安全一刻也耽誤不得!”得知消息,黃志雄連夜從家里乘車3個多小時趕回來。拆卸、測量、調試,黃志雄一絲不茍,直至凌晨4時,參數恢復正常,探測發射機再次運轉起來。
該團領導介紹說,黃志雄近年來先后排除各類裝備故障310余次,10余項技術革新成果在部隊推廣。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