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洪爐送來他新近出版的著作《畫筆記:戰爭·人》,書名就很新穎別致:畫筆記。翻開一看,果然里面既有畫又有文字,數百幅畫又配有相當數量的文字,粗看似乎是以畫為主,細看才明白,那文字并不是畫的簡單說明,而真的是“筆記”,可以獨立成章的文字。洪爐在書的封面上寫道:“別人大都用一支,我卻是兩支:一支文筆,一支畫筆,它們伴我一生,隨我從軍參戰,與我共度春秋!边@本書正是匯集了他70年來兩支筆留下的精彩篇章。
我與洪爐同在解放軍報社工作多年,經?吹剿趫笊习l表插圖、速寫、漫畫、水墨畫,當時只是感到他的作品很生動形象,能很及時地配合當時的宣傳中心,對于他的才藝與智慧以及經歷,由于直接接觸極少,可以說是完全不了解。十年文革,他經歷不少挫折,平反后又重新拿起筆,寫出大量文學作品,我才逐漸地認識這位老友,他不僅有著出眾的才華,而且有著革命熔爐中不平凡的經歷。
他的這幾百幅畫連接起來真的是一幅長長的時代畫卷?谷諔馉幒笃,14歲的他投身革命隊伍,與美術結緣,遇到幾位名師,其實主要還是靠自學,給部隊小報畫插圖?谷諔馉幭鯚熤心贻p戰士奮勇殺敵的場景、解放戰爭中雄姿勃發的戰斗英雄畫像,都是他初學乍練的作品。隨戰爭的進程,他畫的內容越來越豐富,藝術水平也逐步提高。創作素材從解放戰爭著名的七戰七捷、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到決定戰局轉折的淮海戰役、百萬雄師過大江及解放上海、杭州,這時的他已經頗有點令人刮目的成就了!逗贾萑請蟆废蛩s稿,于是,一批批畫作,如“解放軍大踏步進軍江南”“爆破員”“準備出發”這樣焦點集中、藝術性和思想性都較高的木刻和繪畫作品出現在版面上。
新中國成立后,洪爐參加了包括舟山海島備戰、抗美援朝、援越抗美、東南沿海炮戰等在內的著名戰役戰斗,并隨時用畫筆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聞。北疆大興安嶺的黑河、福建東南海邊、天山南北的高原哨所、人跡罕見的戈壁沙漠,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他畫過“黃繼光”“王成”、大炮裝填手、空軍飛行員、負重的空降兵等部隊英雄先進人物,個個英姿勃發,光彩照人。油畫《特級英雄許家朋》被英雄所在團永久保存在團榮譽室里。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他畫筆下的人物也絕不僅限于英雄群像,也不總是激烈的戰斗場景。房東老大娘為戰士烙煎餅、連隊戰前歡快輕松的小會、邊疆各族人民載歌載舞、馬群奔馳、牛羊遍野、藍天白云、青山綠水,均充滿了詩情畫意,表達著一個軍人、一個畫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由于長期在報社的編輯部工作,也使他的許多作品具有新聞的價值與特色。
1980年之后,洪爐的創作重點逐步由美術轉向文學,先后寫出了戰爭題材長篇小說《我們十八歲》、傳記文學《王稼祥一生》《李伯釗傳》《從“山大王”到“紅太陽”》《伍修權傳奇》、紀實文學《解謎李德與長征》,為老一代革命家代筆的回憶錄有伍修權的《我的歷程》《往事滄!贰痘貞浥c懷念》、王稼祥的《黎明與晚霞》、張文秋的《踏遍青山》等等,說他“著作等身”亦不為過。
離休至今,他依然勤奮寫作,筆耕不輟。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