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田會議召開85周年之際,《解放軍報》于10月30日一版刊發署名“解辛平”的文章《從古田再出發》,深入探尋古田會議的精神內涵,全面闡釋我軍特有的政治優勢,深刻揭示我軍政治工作的生命線作用。文章融匯歷史眼光和現實觀照,兼顧理論探索和實踐總結,是一篇思想性與可讀性俱佳的精品力作。該文經諸多媒體轉載,引發讀者和網友廣泛關注。
向歷史深處尋根
振葉以尋根,觀瀾以溯源。“85年前,古田究竟發生了什么?”帶著這樣的追問,文章以獨特的視角、敏銳的眼光、深邃的洞悉,引領讀者撥開歷史的迷霧,重新走入那個事關中國革命興衰成敗的時代拐點,開啟了一次走向歷史深處的尋根之旅。文章認為:只用“我們”不用“我”,道出了古田會議的精髓,回答了一系列攸關紅軍領導權的根本問題,明確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政治方向,使紅軍成為黨的軍隊、人民的軍隊,從此有了“根”。
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文章深刻揭示了古田會議之“根”所具有的“神奇的力量”:正是因為扎深了根,鑄牢了魂,人民軍隊從古田出發,歷經坎坷而不散,遭遇挫敗又奮起,在血雨腥風中堅不可摧、在艱難困苦中勇往直前,創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奇跡,創造了八年浴血抗戰打敗日本侵略者的奇跡,創造了橫掃國民黨八百萬軍隊如卷席的奇跡……
我們曾經創造了一個個“奇跡”。如今,我們徹底告別了當年饑寒交迫的歲月,過上了富足安定的幸福生活,然而,有些黨員干部面對著各種各樣的誘惑,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文章認為,“歸根到底是思想上長了蛆,信仰上生了霉”“走著走著忘記了為什么出發,忘記了要到哪里去”。
有網友評論說:尋根,就是為了“不忘初心”,找準當下的歷史方位,明確前進的方向目標。為此,“只有永遠堅持‘思想建黨、政治建軍’這個根本原則,夯實理想地基、筑牢信仰大廈,我們這支軍隊才能永葆本色,在任何風險和考驗面前堅如磐石”。文章回顧歷史、立足當下、著眼未來,富于歷史縱深感,極具時代感召力。
以理性態度思辨
恩格斯曾說過,歷史從哪里開始,思想的進程也應當從哪里開始。通過對歷史真相的再發現、歷史意義的再發掘,文章充分體現了思想的深度,處處閃耀著智慧的火花。
在述及“堅守軍魂”的重要意義時,鞭辟入里、警句迭出。“歷史告訴我們,敵人最害怕的,就是我們最強大的。”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的軍魂和命根子——這,正是“敵人最害怕的”。然而,“鑄魂”與“蛀魂”的較量從未停歇。“槍林彈雨之中保持信仰不易,杏花春雨之中保持信仰更難。”環境雖然“漸漸好轉”,精神不能“漸漸放下”。為此,文章發出疾呼:鑄牢軍魂,是一代代人的接力傳承,任何時候都不能“掛空擋”。這是攸關黨和軍隊前途命運的大問題,是軍隊政治工作必須打贏的硬仗。文章緊緊扭住“鑄魂”這個根本,論述充分而有力,體現了思想的深度和銳度。
在回顧“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時,撫今追昔、發人深省。文章由瑞金的“紅井”生發思考:如今,有多少人還能喝出當年井水的“味道”?當年,人民群眾是共產黨人心中的“上帝”;如今,“上帝”還在我們心中嗎?古往今來,沒有任何一支軍隊,人民對他如此熱愛;放眼世界,沒有任何一支軍隊,為了人民如此舍生忘死。今天我們重回古田,再嘗紅井水的“味道”,就是要時刻提醒自己:我們這支軍隊叫人民軍隊,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二字放在前面。睹物思人,觸景生情,文章也因此更有“味道”。
在剖析“改革創新”的時代命題時,旁征博引、條理分明。文章對古田會議“創造性”這個“永遠的法寶”作了全面總結,并厘清了繼承傳統與開拓創新之間的辯證關系,“我們的傳統是創新,要警惕借口堅守傳統而惰于創新”。對于“創新惰性”,文章一針見血地指出:潛藏于其中的,是混日子和沒本事,這是與共產黨人的精神境界格格不入的。因此,要防止政治工作中的“消極保安全”,探究信息網絡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勝機理”。文章語言鮮活、構思巧妙,實現可讀性與思辨性的高度結合,耐人尋味。
向時代積弊開刀
“承平日久,軍隊都會面對一種病魔:醉太平。”這句話振聾發聵,讓人警醒。打天下時是虎狼之師,不懼風雪萬丈;坐江山時卻馬放南山,不敵紙醉金迷。古往今來,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歷史不能假設,但歷史可能重演。不尊重歷史的人,注定要重蹈“自己打敗自己”的覆轍。因此,緊隨其后的一句追問,更是切中時弊,讓人冷汗直流:“從古田走到今天,我們隊伍中的一些同志會不會被這種病魔侵蝕、擊倒?”事危則志遠,情迫則思深,文章所體現的憂患意識,不可謂不真切。
對于“醉太平”的種種表現,文章列出了“問題清單”:羨慕在山下點票子,不想到山上守卡子;向往在霓虹中輕歌曼舞,不愿到邊關爬冰臥雪;謀位子越舒服越好,挑擔子越輕松越好;嘴上喊著打仗,心中的“烽火臺”已經坍塌;明知搞“假把式”打起仗來要吃虧,卻熱熱鬧鬧走過場,堂而皇之算政績;為了烏紗帽,明明心里沒有底,胸脯拍得當當響……文章痛擊時代積弊,句句精準、字字見血。
“醉太平”會滋生腐敗,腐敗會加劇“醉太平”;和平本是對軍隊的最高褒獎,沉醉于和平卻是軍隊最大的敵人。為此,文章為當代軍人敲響了警鐘:防止享樂主義滋生蔓延,仍是我軍政治工作必須高度警惕和認真加以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威武之師還得威武,革命軍人還是要有血性。無論什么時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不能丟。”論證辨析入木三分,得出結論水到渠成,具有極強的警示意義。
在強軍路上追夢
文章結尾,以細膩的筆觸、飽滿的感情寫道:古田的小溪、農舍、山岡和小路,永遠在講述一代共產黨人的奮斗和求索。我們牢記這一切,就如遠行的兒子牢記母親深情的叮囑。
當年,從古田出發,我們第一次提出了思想上建黨、政治上建軍,由此確立了軍隊建設的歷史方向和根本原則,規定了人民軍隊的性質、宗旨和任務,人民軍隊從此有了“根”和“魂”,從而迸發出磅礴力量,完成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偉業。
今天,從古田再出發,我們高擎先輩火炬、傳承紅色基因,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闊步前進。在強軍興軍的偉大征程中,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不斷發展我軍特有政治優勢,永葆人民軍隊性質、本色、作風,讓生命線成為永遠的“常青樹”。
正如網友評論: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復制歷史,而是“述往以為來者師”,從歷史中汲取催人奮進的力量。重溫古田會議精神,是為了記住“從哪里來”,更是為了明確“向何處去”。讓歷史光芒照亮強軍征途,正是“從古田再出發”的本質意義。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