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王文錐、特約記者李華敏報道:廣州軍區某部連長崔治國最近有些郁悶:在11月中旬師里組織的對抗演練考核中,盡管他帶領的分隊精確瞄準環數最高,卻因防護未達標被判為不及格。該師領導介紹說,有沒有本事從偏重看“米秒環”到多指標考量,他們對照戰斗力標準,構建科學評估作戰能力的新“度量衡”。
針對不同類型單位、不同戰斗崗位作戰能力要求千差萬別,可量化標準卻不太清晰的實際,該師黨委認為:要縮短訓與戰的距離,就必須對照戰斗力標準,根據作戰任務精確量化作戰能力指標。
在調研論證的基礎上,該師組織力量進行作戰能力分析和指標梳理。他們針對火力偵察、精確摧毀等具體作戰行動,細化了從師到單兵的數千項能力指標。譬如,火箭筒手戰時負責摧毀敵裝甲目標,毀傷程度、打擊距離等10多項能力成為考核的新指標。
考評標準細化,訓戰貼得更近。記者在某團訓練場看到,班長黃江斌開辟通路受敵方火力壓制后,他迅速運用手持通訊設備向炮兵發送目標坐標。不到1分鐘,敵方目標化為火海。黃江斌抹著汗水說,這場戰斗融合了數十項作戰能力指標,僅打擊能力,就訓練了近火打擊、協同打擊等6項內容,難度和逼真度十分接近實戰。
前不久,該師組織裝甲步兵連進行連戰術考核,連隊各項能力指標優良率達85%,但在極限條件下的考比拉中,彈藥裝載時間過長、防突襲能力弱等短板浮出水面,成為下一步補訓的重點。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