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瞄準戰斗力這個靶心
在座談采訪中,一些同志談到,相對而言,省軍區系統長年守在軍地結合部,政治工作的功能有所弱化,與戰斗力標準貼得不緊,敲鑼打鼓的多,炮聲隆隆的少。
政治工作自我服務、自我循環的現象也值得警惕。一位軍分區政治部干事講到,政治部機關就三四個人,一年到頭忙忙碌碌。忙什么呢?他說,主要精力用在3個三分之一上,三分之一時間起草領導講話,三分之一時間協調軍地關系,三分之一時間上傳下達,哪有精力想打仗、練打仗?
對于軍地結合部政治工作的戰斗力標準,大家有說不完的話題。湖南省綏寧縣人武部政委謝小洋告訴記者:“用什么樣的標準選打仗的人、配打仗的班子,這個問題首先得解決好!
古人講,猛將拔于卒伍,良相起于州郡。過去人才在戰爭中培養、戰斗中發現、戰場上選用,用人準不準,打一仗就能看出來。和平時期,政治機關考察選拔打仗型干部的“標準像”有點模糊了。
一些基層干部反映,有些領導用干部,把能協調、善應酬、會辦事看得挺重要,認為這些能力在省軍區系統就是看家本領;有的長期在機關工作,排長、連長、營長一天都沒干過,熬到年限,直接當預備役團主官、人武部主官,怎么指望他帶兵打仗?
習主席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把戰斗力標準作為軍隊建設唯一的根本的標準,形成有利于提高戰斗力的輿論導向、工作導向、用人導向、政策導向。
學習這一重要論述,安徽省軍區政治部主任孫進的思路大開。他說:“要把軍官的任職資格、基層經歷、軍事素質、指揮能力和重大任務表現突出出來,使工作標準從服務任務向服務中心轉變,用人標準從平時勝任向戰時勝戰轉變,評價標準從上級認可向打仗認可轉變,讓更多的良將入列、庸官出局。”
河北省軍區政治部主任李芳才認為,省軍區系統政治工作聚焦戰斗力“靶心”,在導向上要有顛覆式的變化,再不能概略瞄準、虛光對齊,應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改變以往那種政治工作保障領導講話、忙于協調軍地關系的習慣做法,要往演訓一線推,深入探究政治工作的制勝機理。
法令之思
高壓線上亮起常明燈
用制度設計把那些一碰就響的問題盯死
1928年4月的一天,毛澤東站在湖南桂東縣沙田村的一個土堆上,鄭重宣布“三大紀律六項注意”。
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個紅薯,打土豪要歸公……這被稱為我軍“第一軍規”的法令,僅有短短44個字,但卻管用幾十年。
采訪中,不少同志說出這樣的反思:為什么我們出臺一大摞紅頭文件,卻管不好一臺車、一張嘴、一棟房?多年前,某人武部花30多萬元違規購買了一臺越野車,上級黨委在研究處理意見時,發現各級對購買和接受地方配發越野車的價格、排氣量等標準沒有統一要求。
“有些制度看起來像老虎,但卻缺少鋒利的牙齒和利爪;有些看上去像銅墻鐵壁,捅進去卻是一層窗戶紙。”天津警備區政治部宣保處處長王躍生談到,制度設計如果存有先天缺陷,滿足于原則性號召和一般性要求,就會導致制度跟著問題走,忙著事后堵漏洞。
較之作戰部隊,省軍區系統實行雙向兼職、雙重保障,熱點敏感事務相對較多。征兵工作涉及人武、衛生、公安、民政等多個部門,誘發不正之風的“風口”多;公務用車有上級配發的、單位自購的、地方饋贈的,容易滋生“車輪下的腐敗”;經費來源有上級劃撥的、地方支持的、自身創收的,容易在花錢上摔跟頭……面對這么多熱點焦點問題,如果制度設計不好,針眼大的窟窿也會透進斗大的風。
習主席多次強調,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人武系統的制度籠子怎么關?上海警備區政治部主任程關生談到,要帶著“問題意識”設計制度,用問題牽引制度,制度才能解決問題。他說:“現實問題是動態變化的,政策制度是有生命周期的,制度設計也要應急應變、完善升級。確保事事有禁區、處處有高壓線!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