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成空航空兵某團遠赴西北大漠深處,參加空軍組織的體系對抗演練,在近似實戰的環境中錘煉部隊體系作戰能力。
大漠礪兵、長空試劍,這支空中勁旅瞄準未來戰場挑戰訓練極限,把演練當成提高官兵能打仗、打勝仗本領的“催化劑”,官兵們在對抗中求戰、求勝,摸索出多項信息化條件下體系對抗戰法。
滯空作戰,連續飛行8個小時
“體能,首先要有充足的體能扛下戰斗全程!” 這是飛行大隊大隊長張朝勇首次參演的體會。
進駐第一天,當看到演習計劃時,參訓官兵睜大了雙眼:演習從當日17時持續到次日5時,其中任務量較大的飛行員需要連續飛行近8個小時。張朝勇登機之前,按照航醫要求調整了自己的飲食,并按要求穿上了成人紙尿褲。
演習當日,張朝勇與僚機迎著夕陽的余暉起飛,第一項任務就是掩護己方偵察機飛至“敵”方重要目標處,隨后返回空中加油區實施加油。夜幕下,平時熟練的空中加油此刻變得格外困難,戰機好比大海中一葉孤舟,他們克服了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圓滿完成了本次飛行任務。
當張朝勇和戰友平穩著陸時才發現,渾身上下早已被汗水浸透,準備的紙尿褲沒有派上用場。稍事休息,他們再次駕駛戰機奔赴作戰區域……
夜間突襲,300公里超低空飛行
對地突襲對飛行員馬斌來說算不上難題,他的全類型武器實彈射擊命中率均達到90%以上。然而,這一次他要面對一個新課題——夜間長距離超低空突襲,抵達地面目標前要先突破“敵”方近300公里縱深的防區。
單從原理上講,對地攻擊從晝間改到夜間并無大異,但當這個課目同時賦予復雜電磁環境、深入敵區攻擊等背景的時候,技術之外考驗的更多是心理承受力。
演習前日,馬斌仔細研究后發現,此次演習“敵”方防守區較之以往更小,防守兵力更為集中,要想進入雷達和地導密布的“龍潭虎穴”擊毀目標,唯有始終保持超低空飛行。在考量了眾多突擊方案后,馬斌和戰友決定險中取勝,出其不意地從“敵”地面防守最為密集的中路進襲。剛出航線,馬斌便駕駛戰機以不足100米的高度超低空飛行。
大漠夏夜,月朗星稀。馬斌緊盯著屏顯,確保掌握著戰機的狀態,不敢有半點懈怠。“馬斌到哪兒了?”后方指揮所一度與他失去了聯系。顯然,馬斌利用山勢地形,把戰機深深地藏進了黑夜。
“出來了!2號空域!”待馬斌再次顯現在雷達屏幕上之時,已經出現在對手指揮中心上空。能構成攻擊的時間很短,“敵”方戰機已經展開攔截,馬斌瞅準機會瞄準了地面突襲目標,俯沖、發射、脫離!全部動作一氣呵成。瞬間,“敵”指揮中心被摧毀。
回想起突襲的這一幕,該團領導依然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連續300多公里的超低空飛行,不到100米的飛行高度,黑暗里哪怕手一哆嗦都不行。”
以劣抗優,戰法升級攻敵所短
為了更好地錘煉參演部隊,導演組對充當藍方的戰機給予一定規則保護,對其構成有效攻擊的條件要求十分苛刻。
如何才能以劣抗優?該團參演官兵明白,必須在改進戰術戰法上下功夫!于是,一場場頭腦風暴在戰術研究室里展開。演練前夕,該團組織模擬藍方進行對抗,一次次進行復盤推演,最終制訂出數套科學合理的戰法。
首個演習日,藍方戰機進入該團控制空域后,他們先故意“露怯”,放其長驅直入。眼看藍方進入伏擊圈,他們運用事先反復推演的戰法,一舉擊敗對手。然而,栽了跟頭的藍方隨即更新了戰術,再次對他們形成了壓制,逼得該團進一步升級戰法。
接下來的日子,該團與對手在長空之中你來我往、激烈搏殺,他們在戰中研、在研中變、在變中進,一個月的時間先后摸索出數套新戰法,并獲得“體系攻防作戰行動”優秀戰法獎,該團副團長殷海權、領航參謀馬積獲得“兵(機)種戰斗行動”創新戰法獎。
談及本次演練的收獲,該團團長崔皓說:“打贏未來戰爭沒有一成不變的定式,只有不斷摸索發現克敵制勝的招數,才能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張治文、楊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