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变态另类牲交,中文字幕av每日更新不卡,久久综合色天天久久综合图片,yy6080久久亚洲精品

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一張以“熱心”換“心熱”的答卷

2021年11月25日09:35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機關為基層真心辦實事、傾心解難題,讓官兵輕裝上陣,全力執勤訓練。圖為北部戰區陸軍某旅官兵冒著嚴寒長途奔襲。楊再新攝

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主席強調,要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

基層是部隊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服務基層、服務官兵,為基層排憂解難,是領導機關的重要職責。新形勢下,面對使命任務、運行狀態等都發生新變化的基層,領導機關怎樣讓服務無縫對接,讓基層去壓力添動力?面對思維方式、行為習慣都打上時代烙印的新生代官兵,領導機關如何讓服務走心,讓官兵輕裝上陣?

北部戰區陸軍樹牢“基層至上、士兵第一”的理念,把基層所需、官兵之難作為工作指向和精力投向,堅持傾心服務基層、真情關愛官兵,不斷提高服務基層、服務官兵質效。

前不久,記者深入北部戰區陸軍座座軍營,探尋他們為基層排憂解難背后的思考啟示。

設身處地站在基層的角度想問題,讓服務更及時、更走心

“向戰區陸軍申請配發10套星網工程設備,用于解決新增哨所看電視和上網問題”,這是某邊防旅干事莫日根調入機關接到的第一個任務。

令他頗感意外的是,報告遞上去10余天,設備就到了。要知道,戰區陸軍機關距此1200多公里,僅是物流運輸就得需要1周。

帶著意外之后的振奮,莫日根第一時間將設備分發到新增的邊防哨所,看到官兵愉快地看電視、上網沖浪,他暗下決心,以后自己服務基層也要“快”。

如果說莫日根對戰區陸軍服務基層最大的感受是“快”,那么某特戰旅一連下士肖承貴的感受則是“好”。

前不久,東北地區普降暴雪,位于長白山腹地的該旅訓練場呵氣成冰,身穿新型防寒服的肖承貴卻感到全身暖洋洋的。

“配發新型防寒服”正是此前他向戰區陸軍工作組提的意見建議,更讓他沒想到的是,新型防寒服集戰術性、保暖性于一體,既保暖又輕便,“這下好了,以前穿多嫌笨重、穿少又怕冷的尷尬一去不返!”

在戰區陸軍為基層排憂解難講評會上,這兩件小事引發大家關于怎樣辦實事才能讓官兵滿意的熱議。

“服務基層,等不得,慢不得;服務官兵,粗不得,疏不得。”戰區陸軍政治工作部領導說,“作為領導機關,不能用自我感覺代替基層感受,要真正站在基層和官兵的角度把實事辦實、好事辦好!”

設身處地站在基層的角度,想想官兵需要什么?官兵期盼什么?“怎樣辦實事才能讓官兵滿意”就會有正確答案。

服務基層,重要的是“送達”基層急需。針對當前不少基層部隊涉法問題,戰區陸軍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抽組12名律師依托強軍網開設“律師在線”專欄,開展“法治服務下基層”活動,深受部隊好評。

服務官兵,重要的是響應官兵期盼。調整改革后,為進一步豐富基層業余文化生活,戰區陸軍協調邀請駐地5省16個文藝團體組成20余支“紅色文藝輕騎兵”,深入海島、哨所進行巡演,并推動形成常態機制。從寸草難生的戈壁荒漠到人跡罕至的渤海孤島,一個個強軍故事激情上演、一首首強軍戰歌激昂傳唱,撥動官兵心弦。

機關多使出點“洪荒之力”,基層就少些“無能為力”

今年4月,原某海防團退伍老兵郭常根受邀回到老部隊——渤海深處的大竹山島,站在昔日的“四無”海島上,最讓他吃驚的是眼前的淡水井。

他看著這口井,往日缺水少水的記憶一下涌上心頭。在島上,限時限量供水是“傳統”,學會節約用水是必備技能,官兵一盆“洗漱水”用上2天是常事。

那些年,10多個打井隊來了又走,要么打不出水,要么打出來的是苦咸水。缺淡水,成了這個海島的“老大難”。

此次調整改革,原某海防團轉隸北部戰區陸軍,大竹山島缺淡水的問題擺上戰區陸軍領導案頭。

“別人打30米、40米深,我們就打100米、150米深;別人試3次、5次,我們就試30次、50次……”帶著戰區陸軍領導的囑托,戰區陸軍所屬某預備役給水團的官兵上島了。

海島上打淡水井是業界公認難題。某預備役給水團官兵歷時半年,在經過上百次失敗,發明了6種配件、改進了10種器械、創新了4種方法之后,終于打出了一口深197米、日出水量120噸的淡水井,結束了守島官兵63年無直飲淡水的歷史。

“井噴”那天,大家圍著這口使出“洪荒之力”打出的淡水井又唱又跳,甘甜的井水與喜悅的淚水交融在一起。

最清晰的腳印,往往印在最泥濘的路上。近年來,從“四無”島到戈壁灘,戰區陸軍為一線海島、哨所新打149口水井,較好解決了基層部隊的用水難題。

“老大難、老大難,領導機關盡心就不難!以什么樣的干勁和標準服務基層,折射的是領導機關作風!”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戰區陸軍各級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作為為基層排憂解難的“樣板”,這件事被許多單位搬上課堂。

機關多使出點“洪荒之力”,基層就少些“無能為力”。

傷病殘士兵移交,是不少部隊的“撓頭事”。戰區陸軍把傷病殘士兵移交作為黨委工程,對所有傷病殘士兵的基本情況、當前狀況、移交難點等一一摸底,區分不同類型逐個制定對策措施,抽派骨干1400余人次分赴23個省市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協調,共籌措經費5000余萬元,解決傷病殘士兵落戶安置、家屬就業等8類170個問題。

傾心解難,不能只寫在紙上、掛在墻上、喊在嘴上,必須入心入腦、見諸行動。

去年7月,在戰區陸軍召開的貫徹軍委基層建設會議精神推進會上,“人人都知道、回回都反映,但遲遲不解決”“大問題解決不了,小問題解決不好”“過去怎么干現在還怎么干,別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等服務基層不盡心的現象被一一“揪”了出來,要求各級以此為戒,用真功、下大力服務基層。

服務基層難的是“一直在線”,最需要的也是“一直在線”

“楊善洲扎根大山種樹扶貧,一干就是22年,讓荒山再綠、枯水重流;楊貴率領老百姓苦干10載,逢山開洞、遇溝架橋,在太行山開鑿出‘人工天河’紅旗渠……身為機關干部,要以‘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執著為基層、為官兵勤勉做事!”今年6月中旬,在戰區陸軍組織的黨史學習教育讀書體會交流中,機關干部李偉走上講臺給大家分享心得。

“服務基層、服務官兵,有沖勁還得有韌勁,不能‘一陣風’,要‘一根筋’。”談及此,戰區陸軍政治工作部領導說,“我們的‘服務觀’就該是服務‘一直在線’!”

一次,戰區陸軍黨委常委帶隊走白山黑水、行渤海之濱,聽兵言、摸實情,查找梳理出7個方面28類矛盾問題。

這些問題被搬上常委會集體“會診”,會后以戰區陸軍政治工作部1號文件印發《關于解決戰區陸軍首長機關下部隊蹲點調研發現和部隊反映矛盾問題的意見》,拉出大清單,列出時間表,明確責任人。

會開了、通知發了,這只是剛剛開始。戰區陸軍機關建立通報制度,將哪些矛盾問題已如期解決,以及哪些沒能如期解決、影響落實的因素、下步如何推進等信息定期通報,目的是還基層一個明白,給機關一次督促。

時隔1年,戰區陸軍再次組織問題整改“回頭看”,一一對照,7個方面28類矛盾問題已全部得到解決。

服務基層,難的是“一直在線”,最需要的也是“一直在線”。今年3月,戰區陸軍領導結合參加民主生活會對所屬邊海防部隊建設進行檢查調研,相比3年前,如今的邊海防部隊已是今非昔比。

時光回溯至2018年2月。戰區陸軍抽組13個工作組深入剛轉隸的邊海防部隊,查找部隊建設的短板弱項。針對執勤手段落后、信息化建設含量低等問題,制定邊海防部隊建設3年規劃。

3年來,戰區陸軍按照規劃,堅持一年一個臺階、一步一個腳印,如今的邊海防部隊面貌一新,科技管邊、控邊能力大大加強。

要想服務“一直在線”,知基層、知兵情是關鍵。戰區陸軍所屬部隊類型多、分布散,有的旅駐防在5省幾十個點位上,有的營5人以下的小特專業有30多個,有的專業一年有七八個月野外駐訓。

為了解基層、熟知官兵,戰區陸軍探索建立基層聯系點聯絡員制度,常委1到2個基層聯系點、聯絡員,機關處室1到2個基層聯系點,機關干部2到3個基層聯絡員。百余基層聯系點、700余聯絡員,成為機關直通基層、直連官兵的“綠色通道”。

某旅教導員胡芳樹曾兩次通過聯絡員反映基層的“煩心事”,均得到順利解決。談及這項制度,他贊不絕口。

組織把官兵的“小事”放在心上,官兵就會把強軍的大事扛在肩上

談心時“須站在同志的地位,用誠懇的態度和他說話”;“官長,特別是和士兵接近的連上官長,應當隨時看視傷病兵,晚上替他們蓋被窩”……

每次重溫《古田會議決議》中這些字句,戰區陸軍政治工作部領導都深有感觸:基層至上、士兵第一,真心為官兵解難題辦實事,這是我黨我軍的光榮傳統。

隨著黨史學習教育的深入開展,“要求官兵以部隊為家,先要把部隊建得像家”“讓官兵相信組織,組織就得信得過;讓官兵依靠組織,組織就得靠得住”……這些樸素的帶兵理念,已浸入戰區陸軍機關每名干部的心田,也推動著大家不斷提高服務官兵質效。

某旅勤務保障營副營長楊少華喜事連連:先是兩地分居的家屬順利入職駐地政府機關單位,接著女兒如愿轉學,輕裝上陣的他刻苦訓練,在4月份旅里組織的崗位練兵比武中表現優異。針對家屬就業、子女入學等官兵的棘手事,戰區陸軍廣泛開展“七項暖心工程”,帶來許多和楊少華類似的經歷。

發自心底的牽掛往往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官兵訓練量大,衣服換洗得多,戰區陸軍為500多個一線連隊、哨所配發洗衣機;海島霧氣重,官兵衣服晾不干,戰區陸軍購置配發衣物烘干機;基層官兵心理壓力大,戰區陸軍常態組織心理普查和心理專家下基層巡回服務,制定《衛生連心理咨詢室建設標準》,指導旅團級單位新建心理咨詢室、宣泄室……

家人罹患重病、家庭突遭變故,是不少官兵難以逾越的坎。戰區陸軍為此出臺《救濟工作暫行辦法》,設立解難幫困基金,對官兵及其家人罹患重大疾病、家庭遭受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故變故的給予專項救濟……正是這一件件具體事,讓官兵心安氣順、心暖勁足。

人心換人心,瑪瑙兌黃金。組織把官兵的“小事”放在心上,官兵就會把強軍的大事扛在肩上。在今年結束的“國際軍事比賽-2021”“薩彥嶺行軍”雪地作戰行軍項目中,由戰區陸軍抽組的參賽隊頑強拼搏,奪得該項比賽10個課目中的5個第一。(付曉輝)

(責編:陳羽、王瀟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