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線——記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艦載機飛行教官群體
短暫,又是永恒。
海天之間,“飛鯊”戰機宛如巨椽之筆,劃出了一道道令人震撼的不規則航線。
這一道道航線,仿佛偉大的藝術家激情揮毫創作出的先鋒藝術。凝視這幅“畫作”,激情,在眼前燃燒,力量,在耳畔回蕩。
巨大的轟鳴聲中,“飛鯊”戰機降落在航母遼寧艦。
此刻,風吹過,空中的航線已蕩然無存。
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飛行教官在進行艦基起降技術恢復訓練,這是他們駕駛殲-15戰機觸艦復飛。姜濤 攝
這,是中國航母戰斗力建設又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新的一批艦載機飛行員以完美表現加入了中國海軍“尾鉤俱樂部”。這批年輕的艦載機飛行員,創造了中國艦載機飛行員培養的一系列之“最”——單批認證人數最多、平均年齡最小、飛行時間最少、認證周期最短。
這些年輕的艦載機飛行員為什么能這么快、這么好飛上航母?
因為他們有一群技藝高超的師父——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艦載戰斗機飛行教官團隊。他們用自己的勇敢、熱血、智慧,為后來者鋪就了一條飛上航母的完美航線。
站在時間的坐標軸上,仔細打量這支站在航母戰斗力建設舞臺幕后的隊伍,會發現他們是一支如此年輕的團隊。
如果繼續在時光長河中溯流而上,會發現這又是一支有著深厚歷史、背負著萬千國人期望的團隊——從2012年11月23日“航母戰斗機英雄試飛員”戴明盟在遼寧艦上成功完成“驚天一落”,中國的航母事業和航母艦載機飛行員培養之路一直在進行。
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艦載機飛行教官群體。人民畫報萬全 攝
今天,記者走近這群“帥氣指數爆表”的艦載機飛行教官,在他們自信的眼神里、爽朗的笑聲里、滿是老繭的大手中,瞥見了一個又一個時代奮斗的細節。這些細節或熱血、或歡笑、或沉重、或激昂……在他們如同星辰般的飛行片段里,可以看見他們在航母戰斗力的“荒原”闖出的一條條閃光航線。
這航線中,有堅持,有熱血,有夢想,有信念,一路生花。
清晨朝陽·金色航線
“因為他們相信未來,所以我們擁有現在”
一道紅光刺穿海上的濃霧,一點、一點,積聚著能量,將沉在海平線下的太陽拉出海面。瞬間,紅色的霞光灑滿海面。
“轟——”巨大的轟鳴回蕩在清晨的天空,兩架“飛鯊”戰機快速起飛,朝著初升的朝陽飛去。透過座艙玻璃,飛行頭盔下一雙眼睛炯炯有神,自信滿滿。
他是孫寶嵩,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艦載機飛行教官。今天的飛行,是孫寶嵩腰椎手術后的首飛,他期盼已久。
孫寶嵩已記不清這是第多少次駕駛著殲-15迎著朝陽起飛。每一次看到心愛的戰機被朝陽染成金色,孫寶嵩都會陶醉其中。這是他最享受、最愜意的飛行時刻之一。這樣的時刻,他能“清晰地感覺到身體內熱血涌動”。這種熱血涌動的感覺,從孫寶嵩第一次翱翔藍天便伴隨著他。現在,作為教官,他不僅要把飛行技術教給學員,還要把這份熱血的感覺也傳遞給他們。
飛行教官孫寶嵩。人民畫報萬全 攝
熱血涌動,源于使命召喚。
孫寶嵩的外公是抗美援朝戰場上的一名軍醫,經歷了那場立國之戰的血與火。今年國慶節,孫寶嵩走進影院觀看電影《長津湖》。一向剛強的孫寶嵩,忍不住紅了眼眶。他仿佛看見了外公的青春,看到了外公那一代中國軍人如何用勝利告訴世界“中國是不好惹的”,也看到了自己這一代軍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護航的時代使命。
在此之前,看了《1950他們正年輕》,孫寶嵩將電影里的那句話抄錄在筆記本上:因為他們相信未來,所以我們擁有現在。
此刻,孫寶嵩又一次真切感受到這句話蘊含的巨大力量。這力量,也讓作為中國海軍首批艦載機飛行員之一的孫寶嵩,又一次想到了中國航母的發展之路。
2012年11月23日,戴明盟駕駛殲-15戰機在航母上成功實施攔阻著艦和滑躍起飛,由此,也拉開了第一代艦載航空兵在“無人區”跋涉的序幕。
孫寶嵩就是在這個時候,加入了這支英雄的團隊。
很多學員看過孫寶嵩的經歷,都驚呼:“這樣的人生就像一篇開了掛的‘爽文’。”
孫寶嵩是目前艦載機飛行教官團隊中唯一擁有陸、海、空三軍經歷的“牛人”——
1998年,孫寶嵩考入原沈陽炮兵學院。大一,表現優異,孫寶嵩入了黨;大二,參加比武,孫寶嵩拿了軍旅生涯中第一個三等功;大三,沒和家里商量一句,孫寶嵩參加了招飛選拔。從飛行學院畢業,孫寶嵩被分配到空軍某王牌部隊,迅速成為骨干飛行員,并在空戰比武中捧回了“金頭盔”。
就在所有人以為孫寶嵩的人生航線將朝著一個既定方向飛去時,孫寶嵩又一次做出了大膽的選擇——參加海軍艦載機飛行員選拔,并順利通過。
從陸軍綠,到天空藍,再到浪花白,孫寶嵩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現在回想自己的經歷,我覺得是時代給了我這樣的機會和舞臺。”孫寶嵩說,“既然做出了選擇,那就要把這份使命扛到底。”
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組織陸基模擬著艦訓練,這是飛行教官駕駛殲-15戰機快速飛過模擬著艦指揮區。人民畫報萬全 攝
滿懷一腔熱血,肩負時代之重。孫寶嵩來到組建不久的某基地報到。現實很快潑了他一盆冷水。
“下一個科目是什么,不知道;什么時候能畢業,不知道;甚至,明天到底有沒有飛行計劃,也不知道。”孫寶嵩用三個“不知道”概括剛來基地時的境況。全新的著艦飛行技術、全新的戰術、全新的海域、全新的戰場……擺在他和戰友面前的,是“一張連標準答案都沒有的考卷”。
那段時間,只要有機會飛,孫寶嵩必定傾盡全力。訓練回來,“恨不得把每一秒鐘的飛行心得都寫下來”。飛完就總結,總結了就記錄,記錄了再和戰友們研討,研討完繼續寫下來,最后編進他們自己的《尾鉤》雜志。這樣一個看似笨拙的方法,卻實打實地給后來的艦載機飛行人才培養蹚出了一條路子。記錄在孫寶嵩電腦里的十幾萬字心得體會,后來都“溶入”艦載機飛行員施訓大綱的藍本初綱里。
和孫寶嵩同期的艾群,也在電腦里存儲了大量早期飛行的經驗體會。他“曾以為自己大學畢業后,就再也不用寫那么多字。沒想到越寫越多,而且越來越能寫”。
從艦載機飛行員到艦載機飛行教官,每一次看到學員們駕機起降,艾群都像看到那時的自己。
“但他們比我們幸運。”艾群笑著說,語氣里帶有一點羨慕,“我們那時候沒經驗,沒教材,連飛機都少,簡直是‘三無產品’!”艾群用東北話幽默地說道。
這是艾群擅長的方式——用幽默樂觀,艾群度過了艦載機飛行事業發展初期的舉步維艱,度過了痛失戰友的至暗時刻。現在,艾群也用這樣的方式帶給學員自信和希望。
擔任LSO的飛行教官艾群下達指令。人民畫報萬全 攝
第一回飛上航母,艾群是唱著歌去的。駕駛著殲-15戰機,艾群終于看見了航行在萬頃碧波之上的航母遼寧艦。在此之前,航母只存在于新聞里和他的想象里。而此刻,巨大的航母,在他的視線里,成為“一張飄在大海里的樹葉”。
哼一句《我愛祖國的藍天》,艾群調整戰機姿態,對正跑道,放下尾鉤。轟鳴聲傳來,殲-15兩個主輪接觸甲板的一剎那,激起了兩道煙塵。瞬間,機腹后的尾鉤精準地掛住第3根攔阻索。呼嘯而來的戰機滑行數十米后,穩穩地停了下來。
短短數十秒,成為艾群無限回味的人生片段。每一幀,都無比珍貴。
那天,在航母上成功著艦的艾群與戰友們慶祝合影。相機快門按下的前一刻,艾群從胸前的口袋里掏出一把小手電。他用力地握住手電,將它再次貼近自己的胸口,微笑著拍下成為“尾鉤俱樂部”成員后的第一張照片,眼中卻已泛起淚光。
這把小手電的主人,是艾群同期的戰友、也是他的同屋室友——張超。2016年4月27日,就在他們飛上航母已進入倒計時階段時,張超在陸基模擬著艦訓練中,壯烈犧牲,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為中國航母事業立起了一座熠熠閃光的“航標”!
就在張超犧牲那一天的早上,基地炊事班的戰友們早早起床,為飛行員們準備飯菜,也要為孫寶嵩準備上一碗長壽面。這是基地成立以來的傳統。那一天,一桌子飯菜端上桌,又端下去熱,熱過幾次,依然沒有人吃上一口。也是從那一天起,孫寶嵩再也沒有過過生日。
那是中國航母艦載機發展路上最悲痛的一個月,曹先建重傷,張超犧牲,部隊士氣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任何偉大事業在前進的路上都會遇到坎坷,但我們不能就因此原地踏步!”孫寶嵩激勵戰友們。停飛一個多月后,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里,孫寶嵩第一個跨上戰機,升空起飛,用噴薄的尾焰再一次點燃心中的希望。
“幾代人昨天的努力和探索,已經累積成為今天我們可感可觸的艦載機航跡。守望并踐行我們今天的夢想,才能收獲并擁有燦爛的明天。”孫寶嵩動情地說,“現在,我們想讓學員知道,因為我們相信未來,所以他們的未來必定更加精彩。”
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艦載機飛行教官們在引導學員進行陸基模擬著艦訓練。人民畫報萬全 攝
的確,當我們見到這些充滿激情的飛行教官,看到他們在戰機上閃閃發光的時候,他們展現出的不僅僅是個人過硬的飛行技術,還有托舉一批批年輕飛行員飛上航母的為國擔當。在那一次次血脈僨張的起飛降落中,我們從他們拼搏的身影看到了幾代中國航母人夢想的星輝。
面對祖國的呼喚,艦載機飛行教官們在時代的鼓點里迎風起飛,用青春熱血點燃頭頂的絢爛朝霞,把為國飛行的涓滴信念、把守衛海天的使命擔當匯成金色航線。
艾群辦公桌旁的書柜里,擺放著自己完成航母資質認證的獎杯和獎章,擺放著學員完成資質認證與他的合影。這樣的辦公“配置”,幾乎在每一個飛行教官那里都有極其相似的“復刻”——這是他們的幸福和驕傲之所在。
那個一抬頭便能看見的書柜,是飛行教官們與航母、與艦載機的情絲凝結。那一座座獎杯、一張張照片就是一群“符號”:有航母艦載機事業的過去和現在,有他們蹣跚中探索的技術路線,有他們執著中得到的人才培養路徑,也有他們拼搏追趕的目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