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戰區總醫院野戰醫療隊 白衣為甲向戰行
三月,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依舊寒風刺骨。
“陣地遭‘敵’空襲……”接到演練指令,西部戰區總醫院野戰醫療隊醫護人員迅速前出。分類組快速判斷傷情,精準分類傷員;救治組采取相應救治措施;手術組依托信息化遠程會診系統,在后方專家指導下,為傷員進行“手術”;醫療保障組迅速開展輔助檢查和藥品耗材保障……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面加強練兵備戰’。軍醫實戰淬火成常態,才能有效提升戰場救治能力。”該野戰醫療隊隊長劉立業說,提升戰場衛勤保障能力必須從“戰”入手,著力提高戰創傷救治成功率。
該野戰醫療隊駐訓地山高坡陡,展開地域多位于峽谷地帶,背靠高山,面朝河流,距離最近的體系醫院上百公里,途中要翻越兩座雪山,大型設備展開和傷病員后送面臨諸多困難。
對此,野戰醫療隊從實戰化訓練中找辦法。他們將集成裝備拆解使用,確保無菌物品供應順暢;優化升級移動檢查系統,有效提高傷員檢查的便捷性;改造野戰耗材保障車,藥品、耗材歸類擺放,確保隨時做到“基數齊、供得快”。
從臨床到戰場,從平時到戰時,野戰醫療隊改變的不只是保障方式,還有面向實戰的理念。駐訓期間,野戰醫療隊接收了一名傷員,劉立業檢查發現傷員臟器破裂,需要緊急手術。手術過程中,醫護人員發現傷情超出預判。最終,經過5個多小時的努力,他們將傷員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手術取得了成功,但暴露出的問題讓劉立業有些后怕。為此,野戰醫療隊進行了一場深入的復盤研究。針對查找出的問題,野戰醫療隊著力改善硬件條件,補齊輸血、檢驗等方面短板;增加直升機后送訓練,進一步完善應急響應機制……
據介紹,野戰醫療隊定期赴一線哨所點位巡診,累計行程數千公里。一路上,他們不僅送醫送藥,還廣泛開展醫療知識宣講、軍事訓練傷防治健康教育、基層衛生人員幫帶和流行病學調查,采集了大量邊防官兵常見病相關數據,為提高醫療保障質效提供數據支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