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特約記者龍紹華、鄧忠開報道:過去上級檢查評估部隊訓練水平,彈藥消耗量是個重要依據,一些完不成彈藥消耗指標的單位要受批評。然而,前不久,在第14集團軍組織的軍事考核后,3個年度彈藥消耗量比較靠前的旅團單位卻被通報批評。為啥?該集團軍領導回答:彈藥消耗沒有轉化為戰斗力。
前幾年,一些單位為保安全,“三實”訓練落實不到位,該打的實彈不打、該投的實彈不投,完不成彈藥消耗指標。為糾治這一問題,去年開始,該集團軍把完成年度彈藥消耗量作為訓練考評、單位評先的“硬杠杠”,強力推進“三實”訓練。一時間,訓練場上槍炮齊鳴、硝煙滾滾。
按理說,彈藥消耗量增加了,戰斗力水平也該隨之攀升。可考核結果顯示,一些單位彈藥消耗成倍增加,訓練水平卻未見提升。這一現象引起集團軍領導關注,他們通過調查發現:少數單位消極組訓,平常該打的彈不打,上級檢查評估前突擊消耗;一些單位粗放組訓,僅圖場面熱鬧,訓練搞簡單重復,重形式不重實效。某旅去年子彈消耗量遠超年度指標,但實彈射擊考核成績卻并不理想。
“讓每一個彈藥基數都轉化為戰斗力!”今年以來,該集團軍叫停“以彈藥消耗量論英雄”的做法,結合戰斗力標準大討論,引導官兵樹立正確的訓練效益觀,研究出臺《實戰化訓練彈藥消耗若干規定》,推動彈藥消耗從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杜絕彈藥隱形浪費。他們規定:各級機關檢查評估部隊訓練情況,不搞唯彈藥消耗論,要用訓練實績說話、盯著戰斗力問效。在組訓中,他們要求部隊“依實案、在實地、用實兵、動實裝、建實體、打實彈、搞實抗、重實效”,在科學嚴格施訓中提高訓練效益。
“總之一句話,該打的彈必須打,但要打出實效!”集團軍領導介紹說,經過半年多的實踐,所屬部隊實現了彈藥消耗與戰斗力“水漲船高”:彈藥消耗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9.5%;在前不久軍區組織的突擊考核中,該集團軍參考旅團總評成績達到優秀。
實戰化豈能滿足槍打炮響
■蔡鵬程
訓練少不了動槍動炮,因此人們經常用“真槍實彈”這個詞來形容訓練的實戰化程度,似乎槍打了炮響了就是實戰化。其實,這是一種認識誤區。從表面上看,相比一些單位為保安全不打、少打實彈的做法,在訓練中采用真槍實彈算得上是一種進步,體現的是訓風的改進。但實際上,如果是不計成本、不顧實效的消極打彈、盲目打彈,甚至是為了烘托氣氛、應付檢查而進行的突擊打彈,不僅會造成訓練資源的浪費,還會滋生一種新的形式主義。實戰化絕不等于實彈化,實戰化訓練決不能滿足于槍打了炮響了。那種只圖場面熱鬧、用隆隆槍炮聲來彰顯訓練成績的“花架子”,值得高度警惕。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