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生的導師
我叫張曉,是王奇主任的最后一個學生,王奇主任生前的廣博學識、一心為患者的仁心、勤奮敬業的態度,時刻在影響著我,他是我終生的導師。
記得4年前剛剛來到心外科的時候,初見王奇主任,他自信干練、慈祥和善的外表氣質、雷厲風行的敬業精神給了我很深的印象。我當時就想,這樣一位主任帶出來的年輕專業團隊一定是一個了不起的團隊,能成為他的學生并與團隊的老師們一起工作學習是我的幸運。哪知主任對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 “心外科是個工作強度和責任心非常重的專業,必須要有吃苦的思想準備,作為一個女孩子,如果以后想干心外科的話,你就需要下苦功夫。”
入科后我仿佛來到了知識的海洋,心外科每天的工作是緊張而忙碌的,感覺自己不會的東西有太多,我如饑似渴地學習臨床知識。閑暇時候便拿出專業書在科里看,有一次被主任看到了,他仿佛有些不高興,語重心長地對我說:“看書應該在你業余時間完成,上班的時候應該多看看手術、看看監護室的病人、還有自己分管的病人,我們有這么多的病人,這么好的學習資源,應該充分利用,抓住一切可以學習臨床的機會,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我多么希望你們可以快快進步啊!”此后,科里的見習研究生再也沒有在科里看書的了,而是花更多的時間用在臨床,把書本知識應用于實踐,積累豐富的臨床經驗。
王奇主任對來科見習的學生非常嚴格,要求我們入院三天內對病人完成相關必要的輔助檢查,給病人制定一個合理的治療方案及手術方式;他要求我們管理病人要細致,每次發現患者的術前檢查與臨床表現不相符時,就親自帶領我們去看心臟超聲等,組織大家反復討論, 生怕漏診或誤診,為患者提供最優選的手術方案;手術中他從最基本
的打結、縫合耐心地教起,要求我們把每一個步驟都做好、做細、做到位,他說只有這樣整個手術的過程才能做的完美。
因為心臟手術的危險性高,他要求我們每臺手術都要有一名臺下醫生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血壓、心率、呼吸、尿量等各項指標,最大限度使病人術中生命體征平穩,讓我們每個人都獲益匪淺; 對術后重癥監護室的病人,他每日早、中、晚至少查房三次,親自查體, 查看患者監護室各項指標,他還常常要求我們守著自己術后的病人, 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病人術后的并發癥及死亡率。
王奇主任經常教導我們學生說,作為一個心外科醫生,不應該僅僅會手術,那樣只能是一個開刀匠,而更應該掌握心臟手術病人整個術期的管理。每日早交班時間,他都會對前日手術進行講解、分析、總結,對第二日手術進行全面討論及細致查體。他常說“心臟術后的病人,生與死乃一步之差”,他在帶領我們大家一起學習手術的同時, 也教給了我很多心外科圍術期處理的知識,比如體外循環并發癥防治、輸血問題、液體問題、水電解質平衡問題、呼吸道管理問題、血管活性藥物使用問題、起搏器應用等知識,常常啟發我們自己思考,教給我們從臨床問題查找最新文獻并于科里進行學術討論,我們每個人都感到研究生期間學到了非常寶貴的知識,對今后的工作受益匪淺。當然他也有批評我們的時候,但他不會隨便批評人,當我們做的不好時, 如果是能力不夠,他會鼓勵引導我們,但如果是態度的問題,他便會非常嚴厲的批評我們,期望我們能夠成為一個不負病人所望的好醫生。
王奇主任常說“年輕醫生不要怕辛苦,不打鐵怎么能成鋼”,他在301醫院讀博士期間,曾經有一個月都沒有下過醫院的樓。與其說學到的知識寶貴,不如說學到的工作態度與作風更寶貴。王主任常說:“對于我們醫生而言心臟手術天天在做,即使做了100臺1000臺手術,但對于一個病人和其家屬來說則是第一次,只能一次,我們不能有半點的含糊與馬虎。”他要求我們學生對每一個病人都要認真對待,將心比心、以心換心,設身處地從病人角度想,細心的向病人詢問病情、耐心的與病人解釋病情,并且最大限度為患者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記得主任曾說“往往醫生一句帶有人情味的安慰話就能成為患者最好的安慰劑”。后來我越來越多的感到,作為一名醫生,病人對你的信任有多么重要。
或許正是得到許多患者的信任,王奇主任每天的電話總是絡繹不絕,他每次都耐心的一遍遍與患者解釋病情。后來我們也把自己的電話留給患者,方便咨詢,常常我們也會收到很多患者康復的好消息,特別那些基本在外院判死刑的病人,在王奇主任的手術后“重獲新生”,有的結婚、有的生子,他不僅挽救了一個人,也改變了他們的家庭,這是我們心外科病房司空見慣的一景,那時我的心中會有強烈的幸福
感油然而生,我想主任他會比我會收到更多患者的好消息,他的內心一定是欣慰而滿足的,這種幸福感是其他一切不能帶來的。
我曾經問過王主任“幸福是什么?”他說“幸福就是他的存在能給更多身邊的人帶來快樂!比缃裢跗嬷魅坞m然已經離開了我們,但他給我們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財富,使我終身受用,我們會牢記恩師的教誨,不怕辛苦,不斷完善自己,爭取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希望終有一天您會為我們這些學生而驕傲!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