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墨鏡的大叔
“你不是醫生,只是一個中年男人,熱愛歌唱;你不是醫生,只是一個墨鏡大叔,熱情開朗……”在王奇的兒子小可追憶父親的悼詩中,小可親切地稱呼爸爸“墨鏡大叔”。見過王奇的人都有很深的印象, 除了上班時間,王奇基本不離墨鏡。問起原因,他總是幽默地掩飾:“你不覺得我戴墨鏡很帥嗎?”其實,很少有人知道,王奇戴墨鏡是因為眼睛無法見陽光。
那還是六七年之前,那時扶貧救心活動已經開展了差不多三年。三年來,王奇用自己精湛的醫技,救助了很多貧困的病人,也在心外科技術史上寫下了一連串新的記錄:在駐京部隊系統中成功實施了首例年齡最小( 出生75天)的先心病患兒手術;在武警系統中成功實施了首例“Bentall”手術;完成了多例復雜罕見性先天性心臟病手術等等,個人手術量年均300多臺,創造了多項低月齡、低體重、復雜心臟畸形矯治手術和高齡危重癥心臟手術之最,開啟了心臟病外科領域一片藍天。在這一千多個日日夜夜里,王奇在手術室強烈的無影燈光陪伴下,埋頭手術的時間超過了睡覺時間的三倍甚至更多。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手術室里的無影燈光強度接近正午時太陽光的亮度,過長時間在這種強光環境下手術,面對鮮紅的血液環境,對醫生的眼睛有極大刺激。特別是對心外科的醫生,做精巧的“心臟雕花” 手術,要縫補成人大不過拳頭的心臟和嬰幼兒核桃大的小心臟,所用的針線比頭發絲還細,很多時候必須帶上特定的放大鏡,全神貫注地精確縫補,有時眼睛都不能眨一下。在這樣一天十幾個小時對眼睛的強烈刺激下,王奇的眼睛越來越看不清楚。很多次做完手術回到辦公室, 王奇跟身邊的醫生念叨,說自己眼睛是不是老花了,看東西越來越模糊。大家還笑他多想,說主任剛四十出頭的年齡怎么會老花。
誰都不清楚王奇是為什么戴起墨鏡的,只是發現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下班或科里集體外出時間,有時候陰天甚至傍晚五六點鐘天剛麻麻黑的時候,王奇都會酷酷地早早帶起墨鏡。只有王奇的愛人唐英華知道,因為長時間手術和燈光環境的強烈刺激,王奇的雙眼不僅過早地老花了,而且見光就刺激流淚,在太陽光下什么都看不清楚,不得不戴上墨鏡來阻擋最愛的陽光。
記不清哪位名人說過:一個高明的外科醫生應有一雙鷹的眼睛,一顆獅子的心和一雙女人的手。王奇占了兩個,而想要鷹的眼睛卻必須依賴特制的放大鏡。對于一名心外科的醫生來說,高精尖的手術對視力有相當高的要求,可這些年,王奇的技術越來越精湛,眼睛視力卻越來越差。在重癥監護室心外手術間的無影燈上,至今還貼著一張白色的紙,那是護士們得知王奇視力不好,為了減弱燈光和環境的刺激,特別為他貼上的。
一張貼著白紙的無影燈永遠記錄著這一切……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