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某海防團組織所屬官兵到附近海域海訓。就在海訓開始的第3天,正在進行徒手蛙泳訓練的海防營一連的戰士們遭遇了海蜇。此次海訓中共有7人被海蜇蜇傷,其中2名傷得較重,出現患處皮膚紅腫、呼吸困難等癥狀。
將被蜇傷者救上岸后,該團衛生隊醫護人員立即組織施救,找來干凈毛巾仔細擦去患處殘留的海蜇觸手和黏液。在此,衛生隊醫護人員提醒廣大官兵海訓時一定要做好蜇傷防護工作。
蜇傷的癥狀特點
海蜇,俗稱水母、石鏡、蠟、樗、蒲魚、水母鮮等。海蜇是生活在海中的一種腔腸軟體動物,體形半球狀,可食用。上面呈傘狀,直徑可達0.5米,最大可達1米,膠質較堅硬,通常為青藍色、白色,稱為“海蜇皮”;下有8條乳白色口腕,缺裂成許多瓣片,其下有絲狀物,呈灰紅色,叫“海蜇頭”。海蜇廣布于中國南北各海域中,尤其是浙江沿海最多。
人體皮膚薄嫩處最易蜇傷,一般可在數分鐘后出現觸電樣刺痛感,數小時后傷區逐漸出現線狀排列的有紅斑的血疹,癢而灼痛。敏感性強的患者局部可出現紅斑水腫、風團、水泡、淤斑,甚至表皮壞死。輕者1-2天皮疹可消退,多數患者1-2周皮疹結痂而愈。若全身多處被蜇傷或被毒性強的海蜇蜇傷,常在1-4小時內出現畏寒、發熱、腹痛、倦怠、出冷汗,嚴重者可致死亡。
如何預防蜇傷
預防海蜇蜇傷最重要之處在于避免與海蜇接觸,尤其是在進行赤背蛙泳時要做好個人防護,切勿麻痹大意。注意不要直接接觸海蜇須,有特異敏感體質的人應禁止下海訓練。海訓區域在海訓期間應設浮標欄網,并在海邊建立醒目宣傳警戒標志,并配合預防傷害的科普教育宣傳廣播,以提高官兵自我防護的知識和能力。下海游泳或在海中乘船者若發現海蜇千萬不可碰觸,更不能捕撈,若在海上發生意外,更不易搶救。一旦被海蜇蜇傷,傷者切不可驚慌,只要及時到醫院診治,一般都能較快好轉和痊愈。反之,如果被蜇傷者舉措失當或大意麻痹,則易出現溺水、跌傷或因救治不及時而發生危險并加重病情。
有效的治療方法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海訓官兵一旦被海蜇蜇傷,不要用淡水沖洗,因為淡水會促使海蜇觸手上的刺胞釋放毒液,應盡快用毛巾、衣服、泥沙擦去黏附在皮膚上的觸手或毒液,可以用碳酸氫鈉(小蘇打)或明礬清洗傷處。若損傷面積大,全身反應嚴重者,要及時去醫院治療。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