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冊!手冊!
ARJ試飛的主要任務,由趙鵬領(lǐng)銜的中航工業(yè)試飛院負責。隨著中國商飛自身試飛中心能力的逐步提升,錢進帶領(lǐng)的團隊也開始加入其中。
錢進是中國商飛從大型民航公司挖來的人才,他是我國著名的功勛飛行員,飛過波音、空客十多個機型,飛行時長2萬多個小時。
盡管資歷深、實踐經(jīng)驗豐富,但錢進選擇把自己的權(quán)力“裝進手冊里”。不管105、106架機首飛,還是搭載公司老總的珠海航展展示飛行,試飛中心選派哪位飛行員,不是老錢說了算,而是一切要聽手冊上的。
“37本手冊,半年里編完。”錢進指著辦公室書架上一排排厚厚的手冊說。藍天間叱咤風云的功勛飛行員,剛來到試飛中心時,卻像潛心研究的專家學者,埋身案頭工作。
試飛,說白了,就是件檢驗安全的事。100多年前,美國人剛剛發(fā)明的飛機常常掉下來砸壞農(nóng)舍、砸死家畜。于是農(nóng)民比造飛機的人更早提出要建立飛機的安全標準,百年沉淀,一點點完善,才有了今天的適航取證標準。
中國人第一次試飛,表面差距是一部規(guī)章,實際差了近百年。規(guī)章濃縮起來其實只有一頁紙,但展開來學習理解,并進行實踐,就是6年時間。
在錢進看來,打基礎的案頭工作不可少。前期工作做扎實,一切有章可循,按手冊而不是按個人意志做決策,才能把距離縮短。也正是一本本手冊的底氣,才有了當董事長坐上飛機時,整個團隊充分確信安全的底氣。
中國到底哪里最熱
譚祥升自己不會開飛機,也不管飛行員,但6年試飛,他全程參與,地上的保障工作他都要管。
“慢,是因為失敗的次數(shù)多;失敗,是因為不知道方法;方法,也只有在失敗中找到。”中國商飛試飛中心副主任譚祥升帶領(lǐng)的上海試飛保障團隊,是試飛的配角,也是走在前沿的試飛探路者。
2012年是譚祥升記憶中關(guān)于方法的“分水嶺”。在此之前,許多和極端氣象有關(guān)的難點科目失敗一次又一次,整個試飛隊伍有點橫沖直撞、四處碰壁的感覺。
2011年底,譚祥升的團隊開始研究數(shù)據(jù),趕在次年做高溫高濕試驗前,他們搜集了全國所有適合機場5年的氣象資料,找出最佳機場,并且從月到天,定下試驗的窗口期。
有了大數(shù)據(jù)支持,找高溫的機場,不再像過去那樣憑感覺和經(jīng)驗,全國前三火爐排出真實名次:重慶、長沙、南昌。而此前,試驗在海口、三亞做,顯然是選錯了地方。
重慶最熱,但機場太繁忙,而且周邊多山,不利于飛行試驗。長沙黃花機場也忙碌,試飛對機場日常運行也是負擔,如果都不行,只能選南昌洪都飛機制造廠自己的機場。
第三個選項最容易,但數(shù)據(jù)顯示南昌不夠熱。試飛團隊沒有放棄,一直協(xié)調(diào)到空軍司令部,終于獲得了在長沙某空軍機場試飛的準許。
選機場堅持不退而求其次,對待溫度也是一樣態(tài)度。高溫高濕試飛的溫度標準是40攝氏度,12天試飛中很快達到標準,全部試飛完成、完整數(shù)據(jù)拿到。但臨走前長沙又升溫,最高溫41.6攝氏度,酷暑難耐,試飛團隊卻喜出望外。
因為他們知道,往更高的極限挑戰(zhàn)一次,對未來的安全就是多一層保障。于是,所有試驗重新再做。
最熱、最冷、風最大、冰結(jié)得最厚,每個試驗團隊都“摳數(shù)字”、“摳極限”,才摳出了5000多小時的試飛紀錄,也摳出了值得信賴的安全保障。
6年,多少細節(jié),多少故事。
歸來,多少翹首以待。(徐蒙)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