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裝出擊。張坤平 攝
開欄的話
沙場起硝煙,三軍練兵忙。今年以來,全軍部隊貫徹落實中央軍委《關于提高軍事訓練實戰化水平的意見》,組織的實戰化演習場次密集,規模空前。軍事演習是軍隊訓練的最高形式,是和平時期人們觀察了解軍隊的“窗口”。演習場透露出的信息,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軍隊戰斗力建設的思路、水平和發展趨勢。為從更高層面用戰斗力標準審視軍事演習,深入挖掘硝煙背后的新聞、思想深處的交鋒,本版自今日起開設“2014演習場觀戰·三軍部隊年度軍事演習新聞觀察”專欄,對全軍有代表性的演習進行深度報道。敬請關注。
演習概況
5月31日至7月28日,總參依托北京軍區朱日和訓練基地,組織“跨越-2014·朱日和”實兵對抗系列演習。南京、廣州、濟南、沈陽、成都、蘭州6個軍區各1支陸軍合成旅,輪番與我軍第一支專業化藍軍——北京軍區某機步旅展開對抗。此前,總參結合北京軍區某裝甲旅參加演習,對陸軍合成旅集中檢驗評估方案規定、細則標準和組織實施流程進行了驗證完善。據悉,由總部組織7個軍區的部隊赴同一訓練基地演練,在我陸軍訓練史上尚屬首次,其7場紅藍對抗,結果“紅軍”6負1勝,引起全軍震動。
近年來,“朱日和”因其極高的“出鏡率”,早已讓人有些“見怪不怪”了。然而,今年的夏季,因為一場規模空前且有著非凡意義的軍事演習,“朱日和”再次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里,我陸軍7大軍區的參演部隊云集于此,輪番與陸軍首支專業化模擬“藍軍”展開對抗。這場代號為“跨越-2014·朱日和”的軍事演習,在中國陸軍訓練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回顧這場演習,不少參演指揮員都不約而同地說:喜憂參半!喜自不必多言,憂從何來?仔細品味采訪中的所見所聞,記者似乎找到了答案——
這場演習的諸多亮點背后,隱藏著一些部隊戰斗力建設的短板和部分官兵思想觀念上的桎梏。回望朱日和,檢討演習中的得與失,無論是總部機關還是參演部隊的官兵,心頭都升騰起一種強烈的憂患。
這憂患,不是對演習成績的否定,而是對崇高使命的擔當。
■別讓演習場的亮點遮擋住我們應有的憂患:實戰化訓練喊了這么多年,一些部隊在戰斗力建設方面“欠賬”還不少
在我軍訓練史上,從沒有一場旅級規模的演習如此興師動眾——總參直接牽頭組織、總部首長坐鎮指揮、7大軍區各派出1支合成旅參演、全軍10所院校近百名專家現地教學、各軍區軍訓部和全軍13個訓練基地領導全程跟研……
這次演習,可謂亮點頻閃:從確立“重檢驗不重評比、重實效不重形式、重檢討不重輸贏”的訓練指導,到教育引導官兵正確對待勝負、放下思想包袱;從破除“紅必勝、藍必敗”的思維定勢,到規范實戰化戰術訓練組訓模式;從改變操場化程序化的“和平積習”,到糾治重成績輕反思的總結方法……隨著采訪的深入,記者發現其示范和引領的內容之多、范圍之廣令人咋舌。
然而,一位現場觀摩演習的訓練專家的話振聾發聵:從演習場上看,一些部隊存在被動等待的思想,坐等總部機關的“指揮棒”。作為戰斗力鏈條上最具創新活力的一環,基層部隊難道不應該勇于擔當、主動向實戰靠攏?
發此一問,決非替上卸責、對下指責。縱觀7場演習,不少專家敏銳地看到,實戰化訓練喊了這么多年,一些部隊在訓練方面的“欠賬”還有不少。不妨看幾個演習片段:某裝甲旅裝備平時疏于訓練,在機動途中故障頻發,仗未開打就有幾輛坦克退出戰場;某機步旅指揮員不會運用新型作戰力量,把特戰分隊編入前沿攻擊群,在“敵”前沿實施陸航機降;有的單位習慣于開長會定決心搞協同,形式復雜效率低下……
類似這樣的例子,在演習場并不鮮見,充分暴露出部隊平時訓練基礎不扎實、訓練要求沒落實。眼前的一切,令坐鎮指揮的總部首長憂心忡忡:“實戰化訓練,一級有一級的責任,總部當然要發揮籌劃指導和引領作用,但最根本的還是要落到部隊的行動中,基層部隊切不可不推不動、不拉不走。”
下一頁 |